欢迎来到专业的万有范文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思想汇报 述职报告 教案设计 整改报告 事迹材料
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设计 > 正文

小学二年级数学第七单元教案,菁选3篇(精选文档)

时间:2023-03-19 16:55:05 浏览量:

小学二年级数学第七单元教案1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信息窗三。  教材简析:  本节课的学习是建立在“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应用题以及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二年级数学第七单元教案,菁选3篇(精选文档),供大家参考。

小学二年级数学第七单元教案,菁选3篇(精选文档)

小学二年级数学第七单元教案1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信息窗三。

  教材简析:

  本节课的学习是建立在“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应用题以及初步掌握万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基础之上的。教材呈现的是小女孩参观姥爷的花圃的情境。蓝天、小鸟、蜻蜓、树木、花草、老人和小朋友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生活画卷。通过图中提供的各种花卉的棵数和已卖出花卉的棵数,启发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综合应用万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运算顺序的合理性,理清解题思路。

  培养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提出运用混合运算解决的问题,并能结合具体情境表述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有条理地思考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感受混合运算在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作用,培养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谈话:同学们,这两天我们和小丽一起来到了姥姥家,给姥姥、姥爷带来了礼物,还参观了养鸭场。今天,我们再和小丽一起去姥爷的花圃看一看,好吗?

  (课件显示不出现数学信息的画面)

  谈话:姥姥家的花圃漂亮吗?你都看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谈话和情景图的引入,以学生非常熟悉的“去姥姥家”的系列活动(买礼物—参观养鸭场—参观花圃)为素材,构成“情景串”,既使学生感受到浓浓的亲情,又易于激发学生主动探索数学知识的兴趣和热爱生活的情感。

  二、观察思考,合作交流。

  1、出示已卖出花卉的信息,提出问题。

  一串红:上午卖出80棵

  下午卖出110棵

  山菊花:上午卖出35棵

  月 季:下午卖出78棵

  (画面上显示出已卖出花卉的信息 )

  谈话:很多人都来买姥爷种的花,姥爷细心地把每天的卖花情况做好记录,这是其中一天的记录。仔细观察,你都发现了什么?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

  (1)一串红一共卖出多少棵?

  (2)这三种花一共卖出多少棵?

  (上述问题可直接让学生口头列式解决)

  谈话:看到这些卖花的信息,你还想了解点什么?

  学生可能回答:

  (1)这些花原来各有多少棵?

  (2)卖出后,各剩下多少棵?(师随着回答 板书:各剩下多少棵?)

  (学生能谈出想法即可,如果谈不出教师也不必勉强。)

  谈话:小丽也想了解还有哪些信息,我们和她一起去找找看好吗?

  [设计意图]先出示关于卖花的信息,目的是让学生简单的做一分析之后,主动地想到“原有的-卖出的=剩下的”这一数量关系,自然而然地教给学生一种分析应用题的方法,对信息的选择也多了几分目的"性和自主性。

  2、出示其他信息,再分析提出问题。

  郁金香

  300棵

  月季

  比郁金香多60棵

  一串红

  450棵

  山菊花

  比一串红少180棵

  (画面上补充显示其他信息 )

  谈话:现在你又发现了什么?从中了解到什么?

  引导学生分析整合信息,提出问题。

  学生可能发现:

  (1)一串红有450棵,山菊花比一串红少180棵,郁金香有300棵,月季比郁金香多60棵。

  (2)根据一串红有450棵,山菊花比一串红少180棵,可以知道山菊花原来有多少棵。算式:450-180

  (3)根据郁金香有300棵,月季比郁金香多60棵,可以求出月季原来有多少棵,算式:300+60

  谈话:我们从图中了解到这么多的信息,你能提出有关两步计算的问题吗?(学生也可能自主的提出以下问题)

  (1) 一串红剩下多少棵?

  (2) 山菊花剩下多少棵?

  (3) 月季花剩下多少棵?

  (4) 原来山菊花和一串红一共有多少棵?

  (5) 郁金香和月季花原来一共有多少棵?

  教师随着学生的回答板书问题。

  [设计意图]将信息分层次地出现,有助于学生对信息进行有条理地分析、整合、梳理。这样既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又照顾到个体差异。知识的呈现过程层次清楚,能组织学生积极地投入到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中来。

  3、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谈话:大家提出这么多问题,真棒!下面我们先来解决“一串红、山菊花、月季花各剩下多少棵?”好吗?

  (1)解决问题:“一串红剩下多少棵?”

  谈话:要求出“一串红剩下多少棵?”都要了解哪些信息,你能自己想办法解决吗?

  引导学生回到情境图中找到合适的信息,并列式解决问题。

  全班交流:

  ①用一串红原有450棵减去上午卖出80棵,再减去下午卖出110棵,就可以求出剩下多少棵,算式:450-80-110

  ②先求出一共卖出多少棵,再用原来的-卖出的=剩下的,算式:450-(80+110)

  交流时讲清思路,鼓励学生列综合算式解答,倡导算法多样化。

  (2)解决“山菊花剩下多少棵?”

  谈话:要知道“山菊花剩下多少棵”,需要了解哪些信息?

  ① 一串红450棵,山菊花比一串红少180棵。

  ② 山菊花上午卖出35棵。

  谈话:你想怎样解决,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学生小组内交流解题思路,并列式计算。

  全班交流,学生可能出现二种分析思路:

  ①从问题入手。要求剩下多少棵山菊花,先求出原来有多少棵山菊花,再减去卖掉的,算式:450-180-35

  ②从条件入手。根据一串红有450棵,山菊花比一串红少180棵,可以求出山菊花有多少棵,再减去卖掉的,就可以求出剩下的,算式:450-180-35

  (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讲清解题思路即可,教师随着学生的回答板书:450-180-35,提问先算什么,求出什么?后算什么,又求出什么?)

  (3)解决“月季剩下多少棵?”

  谈话:大家能自己完整地找出信息,独立解决这个问题吗?

  学生独立分析思路,并列式计算。教师巡视,指名板演,全班交流时由板演的同学当小老师,讲述解题思路以及计算方法。

  (4)让学生口头解决剩下的其他几个问题。(重点让学生说清解题思路)

  [设计意图]本信息窗呈现了丰富的信息,学生通过分析整合可能提出大大小小许多不同的问题。考虑到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决定从分析“卖花”信息入手,着重解决“三种花各剩下多少棵?”这一问题。其中“一串红剩下多少棵?”对于学生来说较容易接受,直接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而“山菊花剩下多少棵?”相比较而言较难理解一些,因此解决时教师引导学生找信息,小组合作分析解题思路;至于“月季还剩下多少棵?”由前面的学习做基础,解决这一问题也是“水到渠成”的事了。因此这一环节充分体现了“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这种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三、巩固深化,应用拓展。

  1、自主练习第1题。

  以“开小火车”的形式让学生进行口算,增强团队意识。

  2、自主练习第2题(如果时间充分,可再补充一些混合运算式题)

  以“争夺小红旗”的形式组织学生独立计算,小组订正。比一比哪个小组得到的小红旗多。

  [设计意图]根据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乐于比赛的特点,将枯燥无味的式题以比赛的形式出现,既调动了学生计算的兴趣,又能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同时倡导小组合作交流、创设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

  四、课堂总结。

  谈话:这节课大家学得高兴吗?你有哪些收获?(板书课题:混合运算)

小学二年级数学第七单元教案2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信息窗三。

  教材简析:

  本节课的学习是建立在“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应用题以及初步掌握万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基础之上的。教材呈现的是小女孩参观姥爷的花圃的情境。蓝天、小鸟、蜻蜓、树木、花草、老人和小朋友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生活画卷。通过图中提供的各种花卉的棵数和已卖出花卉的棵数,启发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综合应用万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运算顺序的合理性,理清解题思路。

  培养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提出运用混合运算解决的问题,并能结合具体情境表述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有条理地思考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感受混合运算在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作用,培养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谈话:同学们,这两天我们和小丽一起来到了姥姥家,给姥姥、姥爷带来了礼物,还参观了养鸭场。今天,我们再和小丽一起去姥爷的花圃看一看,好吗?

  (课件显示不出现数学信息的画面)

  谈话:姥姥家的花圃漂亮吗?你都看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谈话和情景图的引入,以学生非常熟悉的“去姥姥家”的系列活动(买礼物—参观养鸭场—参观花圃)为素材,构成“情景串”,既使学生感受到浓浓的亲情,又易于激发学生主动探索数学知识的兴趣和热爱生活的情感。

  二、观察思考,合作交流。

  1、出示已卖出花卉的信息,提出问题。

  一串红:上午卖出80棵

  下午卖出110棵

  山菊花:上午卖出35棵

  月 季:下午卖出78棵

  (画面上显示出已卖出花卉的信息 )

  谈话:很多人都来买姥爷种的花,姥爷细心地把每天的卖花情况做好记录,这是其中一天的记录。仔细观察,你都发现了什么?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

  (1)一串红一共卖出多少棵?

  (2)这三种花一共卖出多少棵?

  (上述问题可直接让学生口头列式解决)

  谈话:看到这些卖花的信息,你还想了解点什么?

  学生可能回答:

  (1)这些花原来各有多少棵?

  (2)卖出后,各剩下多少棵?(师随着回答 板书:各剩下多少棵?)

  (学生能谈出想法即可,如果谈不出教师也不必勉强。)

  谈话:小丽也想了解还有哪些信息,我们和她一起去找找看好吗?

  [设计意图]先出示关于卖花的信息,目的是让学生简单的做一分析之后,主动地想到“原有的-卖出的=剩下的”这一数量关系,自然而然地教给学生一种分析应用题的方法,对信息的选择也多了几分目的性和自主性。

  2、出示其他信息,再分析提出问题。

  郁金香

  300棵

  月季

  比郁金香多60棵

  一串红

  450棵

  山菊花

  比一串红少180棵

  (画面上补充显示其他信息 )

  谈话:现在你又发现了什么?从中了解到什么?

  引导学生分析整合信息,提出问题。

  学生可能发现:

  (1)一串红有450棵,山菊花比一串红少180棵,郁金香有300棵,月季比郁金香多60棵。

  (2)根据一串红有450棵,山菊花比一串红少180棵,可以知道山菊花原来有多少棵。算式:450-180

  (3)根据郁金香有300棵,月季比郁金香多60棵,可以求出月季原来有多少棵,算式:300+60

  谈话:我们从图中了解到这么多的信息,你能提出有关两步计算的问题吗?(学生也可能自主的提出以下问题)

  (1) 一串红剩下多少棵?

  (2) 山菊花剩下多少棵?

  (3) 月季花剩下多少棵?

  (4) 原来山菊花和一串红一共有多少棵?

  (5) 郁金香和月季花原来一共有多少棵?

  教师随着学生的回答板书问题。

  [设计意图]将信息分层次地出现,有助于学生对信息进行有条理地分析、整合、梳理。这样既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又照顾到个体差异。知识的呈现过程层次清楚,能组织学生积极地投入到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中来。

  3、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谈话:大家提出这么多问题,真棒!下面我们先来解决“一串红、山菊花、月季花各剩下多少棵?”好吗?

  (1)解决问题:“一串红剩下多少棵?”

  谈话:要求出“一串红剩下多少棵?”都要了解哪些信息,你能自己想办法解决吗?

  引导学生回到情境图中找到合适的信息,并列式解决问题。

  全班交流:

  ①用一串红原有450棵减去上午卖出80棵,再减去下午卖出110棵,就可以求出剩下多少棵,算式:450-80-110

  ②先求出一共卖出多少棵,再用原来的-卖出的=剩下的,算式:450-(80+110)

  交流时讲清思路,鼓励学生列综合算式解答,倡导算法多样化。

  (2)解决“山菊花剩下多少棵?”

  谈话:要知道“山菊花剩下多少棵”,需要了解哪些信息?

  ① 一串红450棵,山菊花比一串红少180棵。

  ② 山菊花上午卖出35棵。

  谈话:你想怎样解决,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学生小组内交流解题思路,并列式计算。

  全班交流,学生可能出现二种分析思路:

  ①从问题入手。要求剩下多少棵山菊花,先求出原来有多少棵山菊花,再减去卖掉的,算式:450-180-35

  ②从条件入手。根据一串红有450棵,山菊花比一串红少180棵,可以求出山菊花有多少棵,再减去卖掉的,就可以求出剩下的,算式:450-180-35

  (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讲清解题思路即可,教师随着学生的回答板书:450-180-35,提问先算什么,求出什么?后算什么,又求出什么?)

  (3)解决“月季剩下多少棵?”

  谈话:大家能自己完整地找出信息,独立解决这个问题吗?

  学生独立分析思路,并列式计算。教师巡视,指名板演,全班交流时由板演的同学当小老师,讲述解题思路以及计算方法。

  (4)让学生口头解决剩下的其他几个问题。(重点让学生说清解题思路)

  [设计意图]本信息窗呈现了丰富的信息,学生通过分析整合可能提出大大小小许多不同的问题。考虑到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决定从分析“卖花”信息入手,着重解决“三种花各剩下多少棵?”这一问题。其中“一串红剩下多少棵?”对于学生来说较容易接受,直接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而“山菊花剩下多少棵?”相比较而言较难理解一些,因此解决时教师引导学生找信息,小组合作分析解题思路;至于“月季还剩下多少棵?”由前面的学习做基础,解决这一问题也是“水到渠成”的事了。因此这一环节充分体现了“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这种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三、巩固深化,应用拓展。

  1、自主练习第1题。

  以“开小火车”的形式让学生进行口算,增强团队意识。

  2、自主练习第2题(如果时间充分,可再补充一些混合运算式题)

  以“争夺小红旗”的形式组织学生独立计算,小组订正。比一比哪个小组得到的小红旗多。

  [设计意图]根据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乐于比赛的特点,将枯燥无味的式题以比赛的形式出现,既调动了学生计算的兴趣,又能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同时倡导小组合作交流、创设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

  四、课堂总结。

  谈话:这节课大家学得高兴吗?你有哪些收获?(板书课题:混合运算)

小学二年级数学第七单元教案3

  教学目的:

  1、进一步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

  2、能根据统计反映的数据提出并解决问题。

  3、能在实际中用调查计数等方法收集数据,完成统计图表。

  4、 直观感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并能与同伴交流。

  5、经历简单的统计过程,对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有所体验。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12页例1,课堂活动1

  教学目的:

  1、进一步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

  2、能根据统计图表中反映的数据提出并解决问题。

  3、能在实际中用调查计数等方法收集数据,完成统计图表。

  教学过程:

  一、质疑激趣,引出例1

  同学们,喜欢体育活动吗?那你喜欢什麽体育活动呢?老师为了了解班上的活动情况,作了一下调查,出示统计图。

  问图上有那些体育活动?

  每栏中的○表示什麽?

  二、小组讨论

  问:体育委员调查了多少个同学?

  喜欢那种体育活动的人多?那种人少?

  你还能提什麽问题?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三、填统计表

  1、根据上面的统计图,我们知道了打乒乓球,跳绳,游泳,踢球有多少人?

  2、出示统计表学生观察,第一栏是什麽?第二栏呢?

  3、学生填写

  四、课堂活动

  书114页1题

  学生看图后交流

  课后记: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13页例2,课堂活动2

  教学目的:

  1、进一步认识统计图表。

  3、能根据统计图表反映的数据提出并回答问题。

  4、尽力简单的统计过程,对数据搜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有所体验。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景,

  1、同学们,你知道我们班上有那些课,各有几节吗?

  2、出示课程表,学生观察。看右边统计图中是否有?

  3、学生数一数,小组交流。

  4、学生说方法:有一定的顺序数,横着或竖着数。

  数一节就划一横线,表示已统计。

  5、填统计图时,数一节划一节,用一格表示一节。

  学生完成统计图。

  6、根据统计图,你发现了什麽?你可以提什麽问题?

  7、小组交流后集体汇报

  二、课堂活动

  115页2题

  先让学生看调查的是什麽事情?要调查那些项目?再让学生分组调查,填统计图。

  第1,2问小组交流

  第3问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全班汇报。

推荐访问:教案 单元 小学二年级 小学二年级数学第七单元教案 菁选3篇 小学二年级数学第七单元教案1 小学二年级数学第七单元教案1分钟 小学二年级数学第七单元教案上册教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第七单元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