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万有范文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思想汇报 述职报告 教案设计 整改报告 事迹材料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2023年数认识评课稿【10篇】

时间:2023-01-02 19:20:08 浏览量:

数的认识评课稿1  一、亮点  1.重点突出,突破难点。在教学中,宋老师仅仅围绕1000以内数的顺序,首先按照一个一个地数,突出10个一是十;然后按照十个十个地数,突出10个十是一百;最后按照一百一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数认识评课稿【10篇】,供大家参考。

2023年数认识评课稿【10篇】

数的认识评课稿1

  一、 亮点

  1.重点突出,突破难点。在教学中,宋老师仅仅围绕1000以内数的顺序,首先按照一个一个地数,突出10个一是十;然后按照十个十个地数,突出10个十是一百;最后按照一百一百地数,10个一百是一千。让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数,特别是拐弯数数的时候,让学生借助计数器理解满十进一的计数原则,能够做到重点突出,突破难点,学生学习效果非常好。

  2.注重课堂教学的调控。在教学中,老师及时对课堂突发的状况进行调控。二年级的孩子注意力容易分散,教师能够随时关注学生听讲的状态,通过课堂教学常规的训练,教师的激励性评价,让学生集中注意力,迅速回归听讲。

  二、建议

  1.1000以内数的顺序,教师不仅要通过动态的课件,让学生感受到一个一个地数就是从个位一个一个地拨珠数数,一十一十地数就是从十位拨珠,一百一百地数就是从百位拨珠,当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10个一百是一千,还要注意结合计数器,让学生感受到整数的计数规则“满十进一”。

  2.课堂的导入还有待探讨。学生只是凭借生活中的经验感知,还是远远不够的。二年级的学生年龄小,需要借助直观的情境,直观地材料进行估算,培养学生的数感。教师直接让学生猜二年级的学生人数,再通过二年级的人数推理全校小学部的人数,以至于初中人数和高中的人数,这样比较抽象,不利于学生对大数的感知。因此,对于课堂的引入还有待思考和探讨。

数的认识评课稿2

  听了施老师的“100以内数的认识”,感觉这堂课主要特色是将激发学生兴趣与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贯穿于教学活动中。本节课重视数数和数的组成教学,加强对学生数感的培养,使学生对100以内的数从整体上有比较深的认识。这节课主要有以下的几个特点:

  一、教学引入巧妙、精彩。课一开始,施设计了让学生报数,学生一下子就进入了上课的角色,每个学生都参与积极的站起来报数,自然引入本节课的教学。在学生报数中中,知道有26位学生,施老师问:26比我们以前学过的20大还是小?调动了学生的生活经历,让学生感受到比20大的数在生活中处处可见,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二、数数,培养学生的数感。施老师通过让学生观察小羊数小羊的活动使数的认识由20以内扩展到100以内,施老师在这节课中加强了学生的观察,让学生在“用”数学中掌握这些概念,比如为了让学生数出数量是100的玉米粒,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充分操作,用他们自己理解的方法数出数量是100的物体。明确100的基数含义,同时让学生在数物品的过程中对计数单位“一”、“十”和“百”有一个感性认识。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估数意识在数数的过程中老师们都注意渗透了估计、猜测,让他们了解体会在生活中常常需要估数,吴老师让学生猜一猜一把小棒有多少根、在后面也出现了小羊有几只,通过这些练习从而培养学生了估计意识。

  四、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知识。本节课老师围绕着教学目标设计了形式多样层次不同的活动,使学生从自始自终处于活动之中,学习的积极性很高,进行数的组成教学,并进一步通过百羊图的数数使学生知道10个十是一百。然后通过学生自己摆小棒来巩固数的组成,引导学生数数的多样化,比如,从21往后1个1个的数,40以后2个2个的数,25以后5个5个的数,10个10个的数等等,从而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并突破数数的难度。整体教学以数数为主线,把数的组成教学估计数的培养巧妙的穿插,使整节课给人感觉是既重点突出又丰富多彩。

  建议:

  1.教师对学生的放手不够,如教师在出示两群羊的图片后,直接提问学生你看到了什么,学生会从不同的角度说出来,教师不用过多提示。

  2.学生在5个5个数数时和数出69、89、39这些数后面的数时,有些同学不能顺利的数出来,教师应在在此做适当的点拨,帮助学生数出拐角处的数。

数的认识评课稿3

  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了20以内的数,知道10根小棒捆成1捆表示1个十,2个十是20,1捆和几根合起来是十几等知识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宦教师能深入钻研教材、教参,较好地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合理整合教学资源,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建构知识,有效达成预设的教学目标。具体有以下几点感受:

  一、导入简洁、有效

  学生在一年级上册认识20以内的数时均是借助于小棒来学习的,已经知道10根小棒可以捆成1捆,表示1个十。宦老师能找准学生的认知起点,从学生熟悉的小棒入手,既复习了相关知识,唤醒了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又很自然地引出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简洁有效!

  二、新知教学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体现数形结合思想

  新授部分分三个层次教学。首先是通过摆二十几根小棒的操作,感知二个十和几个一合起来是二十几,二十几里面有二个十和几个一,初步理解二十几的含义;接着继续通过小棒数数的活动,认识“几十九添上1是多少”这个百以内数认识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教师采用了由直观到抽象的教学方法。在探究“二十九根添上1根是多少”时,让学生结合摆小棒的操作直观看出结果,并让学生结合小棒图进行充分地说理,有效突破难点。在探究“三十九根添上1根是多少”时,就直接让学生看图说结果和想法。然后脱离小棒让学生直接从“四十九添上1根是五十”说到“八十九添上1根是九十”,有效培养了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发展了学生的思维。第三层次是认识“九十九添上1一百”“一百里面有10个十”“10个十是一百”,教师依然是充分运用小棒来展开教学,学生在观察、说理中主动完善知识结构,对100以内数的含义形成了较为完整的认识。本环节较好地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的认识在操作、观察、交流中得到完善,数感在数数、比较、交流中得到发展。

  三、注重通过比较,培养学生探索规律的能力

  教学过程中,教师特别注重通过比较,初步培养学生探索规律的意识和能力。在教学“几十九添上1是多少”时,教师课件出示学生自主探索出的“二十几添上1是三十”一直到“八十九添上1是九十”,让学生仔细观察,有什么发现,学生通过比较、思考,能很快发现几十九添上1得到的都是整十数。这时,教师继续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为什么二十九添上1得到的几十比二十九前面的几十多一个十?学生充分说理后,教师顺势让学生观察每一排都有这样的规律,继而让学生用找到的规律进行对口令练习,学生思维活跃,兴趣盎然,数感得到进一步培养,也初步体会到探索规律的价值。

  四、练习形式多样,逐步发展数感

  学生对百以内数的含义有了初步的认识后,教师又通过多种形式的数数练习进一步巩固学生对数的含义的理解,不断发展数感。教师以“送礼物”串联整个练习环节,过渡自然,形成整体。数数过程中,教师还充分利用教学资源,不断深化学生对数的含义的认识。如在讲到羽毛球时,教师提问:二十五和五十二表示的数量一样吗?有什么不一样?学生在比较、交流中进一步感受到前后(即数字)颠倒后所表示的数量是不一样的。学生的数感在数数、比较、交流中进一步得到发展。

  总之,本节课较上节课相比,有了很大进步,层次更清晰,教师的语言也更加规范,问题指向明确,引导也比较到位。个人觉得在以下几方面还有待加强:

  1.部分细节处理不够到位。如“添小棒数到二十九”时,应让学生说说二十九的含义,为理解后面的三十是怎么得到的做铺垫;“为什么九十九添上1是一百”,学生说理不到位,应让学生结合小棒多说一说,更深刻地理解“10个十是一百”。

  2.说理不够规范。如“三十九添上1是多少”,应强调“三十九后面的9根添上1根是10根”,而不是直接说“后面的9根添上1根是10根”。

  3.教师语言还不够精炼,需进一步锤炼;评价语言还有待进一步丰富。

数的认识评课稿4

  数的认识是小学阶段最基础的知识之一,千以内数的认识是学生在学习了百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是进一步学习万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会数正确千以内的数,认识计数单位千,理解计数单位个、十、百、千之间的进率关系,助计数器认、读、写千以内的数,了解数的组成。整节课上李老师的安排很紧凑,上得很扎实,学生也配合的非常融洽。

  我认为李老师的这节课有以下几方面的优点。

  一、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识规律处理教材

  虽然教材上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安排了2课时,但是“千、万”这两个新的计数单位是连在一起呈现的,有许多老师在第一课时会安排先认识这两个计数单位第二课时再来进行各种练习。这样的话学生接受起来就比较辛苦,不能很好的形成对大数的感性认识。而章老师安排认识先“千”,再认识“万”,让学生学得更轻松,更扎实。改造、重组后的学习材料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二、精心设计的课件体现数形结合的思想

  用多媒体的直观演示清晰地梳理数数过程。

  课中李老师出示“千字文”,通过课件逐一出示:同桌数一数,有多少个字?然后追问是怎样数的?要求每位学生能通过动口、观察等活动来勾起对10个一是10、10个十是100的旧知的回忆,这样既复习了旧知,又唤起对新知学习的欲望,

  “1个百、2个百、3个百……”的数数过程是正确把握和理解1000这个数的含义的关键。而一层层100个小方块的慢慢地组合成了一个大的正方体,让学生对1千这个数是怎么得到的进行了一次清晰地梳理,渗透了十进制数之间的进率,重点的落实到位。

  三、巧妙的练习设计,重视生成资源

  如从497往后数十个数,并从这十个数中选一个进行研究这个设计既解决了本课难点会读拐弯处的数,又给了学生自主选择练习内容的权力,激发了学习的积极性,同时练习了在图上圈数以及在计数器上拨数的技能。

  四、重视学生的估算意识和估算方法的指导

  李老师通过估计一篇文章的字数和一千颗黄豆杯里有多高的实物操作,在指导估算方法的同时提高了学生的估计能力,帮助学生理解大数的含义,让学生体验了认识大数的必要性,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听完这节课,我还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学生的主动性体现不够,对学生不够放手

  在电脑屏幕上观看千的组成并没有让学生真正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如果以这一环节之后安排一个实践操作,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生兴趣。

  又如在拨计数器时能否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手来,这节课上计数器的实物只有李老师手上的教具,这个环节都是一个学生拨别的学生看,个别不看的学生老师也注意不到。我认为学生学具袋里的小计数器不妨拿出来让学生都拨一拨,让学生动手操作亲身体验“满十进一”,建立表象。

  在学生展示第一次圈数出错时,不妨让其他学生来辩析,来纠正,而不是老师直接演示正确的圈法。

  二、利用对比强调数值制

  反馈圈图和拨数练习时,师问:“从195一个一个地在计数器上拨数到204”“从995一个一个地在计数器上拨数到1000”。学生的回答会更加明确数位的作用,更好的在学生头脑中建立位值制的概念。让这一环发挥更大的作用。

  三、对时间的把握

  有个别的地方的节奏比较拖沓,如播放出PPT第一页杂乱的小正体后让学生猜一猜具体有多少个时,学生应该能够很快意识到是无法数清楚的,所以等待和猜测的时间就过多了。要是学生能说的时候,老师就不用代替了,学生回答的答案是正确的,老师就不用重复了,

  综上所述,这节课确实值得我学习,值得我思考,同时让我在学习过程中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数的认识评课稿5

  数的认识是小学阶段最基础的知识之一,千以内数的认识是学生在学习了百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是进一步学习万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会数正确千以内的数,认识计数单位千,理解计数单位个、十、百、千之间的进率关系,助计数器认、读、写千以内的数,了解数的组成。整节课上李老师的安排很紧凑,上得很扎实,学生也配合的非常融洽。

  我认为李老师的这节课有以下几方面的优点。

  一、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识规律处理教材

  虽然教材上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安排了2课时,但是“千、万”这两个新的计数单位是连在一起呈现的,有许多老师在第一课时会安排先认识这两个计数单位第二课时再来进行各种练习。这样的话学生接受起来就比较辛苦,不能很好的形成对大数的感性认识。而章老师安排认识先“千”,再认识“万”,让学生学得更轻松,更扎实。改造、重组后的学习材料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二、精心设计的课件体现数形结合的思想

  用多媒体的直观演示清晰地梳理数数过程。

  课中李老师出示“千字文”,通过课件逐一出示:同桌数一数,有多少个字?然后追问是怎样数的?要求每位学生能通过动口、观察等活动来勾起对10个一是10、10个十是100的旧知的回忆,这样既复习了旧知,又唤起对新知学习的欲望,

  “1个百、2个百、3个百……”的数数过程是正确把握和理解1000这个数的含义的关键。而一层层100个小方块的慢慢地组合成了一个大的正方体,让学生对1千这个数是怎么得到的进行了一次清晰地梳理,渗透了十进制数之间的进率,重点的落实到位。

  三、巧妙的练习设计,重视生成资源

  如从497往后数十个数,并从这十个数中选一个进行研究这个设计既解决了本课难点会读拐弯处的数,又给了学生自主选择练习内容的权力,激发了学习的积极性,同时练习了在图上圈数以及在计数器上拨数的技能。

  四、重视学生的估算意识和估算方法的指导

  李老师通过估计一篇文章的字数和一千颗黄豆杯里有多高的实物操作,在指导估算方法的同时提高了学生的估计能力,帮助学生理解大数的含义,让学生体验了认识大数的必要性,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听完这节课,我还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学生的主动性体现不够,对学生不够放手

  在电脑屏幕上观看千的组成并没有让学生真正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如果以这一环节之后安排一个实践操作,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生兴趣。

  又如在拨计数器时能否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手来,这节课上计数器的实物只有李老师手上的教具,这个环节都是一个学生拨别的学生看,个别不看的学生老师也注意不到。我认为学生学具袋里的小计数器不妨拿出来让学生都拨一拨,让学生动手操作亲身体验“满十进一”,建立表象。

  在学生展示第一次圈数出错时,不妨让其他学生来辩析,来纠正,而不是老师直接演示正确的圈法。

  二、利用对比强调数值制

  反馈圈图和拨数练习时,师问:“从195一个一个地在计数器上拨数到204”“从995一个一个地在计数器上拨数到1000”。学生的回答会更加明确数位的作用,更好的在学生头脑中建立位值制的概念。让这一环发挥更大的作用。

  三、对时间的把握

  有个别的地方的节奏比较拖沓,如播放出PPT第一页杂乱的小正体后让学生猜一猜具体有多少个时,学生应该能够很快意识到是无法数清楚的,所以等待和猜测的时间就过多了。要是学生能说的时候,老师就不用代替了,学生回答的答案是正确的,老师就不用重复了,

  综上所述,这节课确实值得我学习,值得我思考,同时让我在学习过程中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数的认识评课稿6

  观课主题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低效现象与分析

  主要亮点

  1、常态的课堂、自然的课堂。

  2、能够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实践经验认识百分数。课前让学生收集生活中的百分数,并自学理解百分数表示的具体意义,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教学起点把握较好。

  3、体现了课堂的预设与生成,对课堂的生成处理得当。课堂中认识的百分数、深入研究分数与百分数区别时的实例均来源于学生反馈的资源,充分利用了课堂中生成的资源进行教学。

  4、敢于放手让学生去思、去议、去交流。课堂先后开展了4次小组交流或讨论,形式都比较灵活、自然,其中有3次班级反馈交流比较充分,在反馈中教师有适时追问和点拨。

  5、重视百分数意义的理解。课堂通过学生收集反馈的大量的具体的实例,说其表示的具体含义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6、巩固练习和全课总结有新意、有深意。

  7、通过学生讨论、交流和教师适时点拨,对百分数和分数的联系与区别研究得比较深入。

  存在的不足

  1、教材在对百分数的定义进行描述时,呈现的三个实例百分号前面的数包括整数、小数,小于100的、大于100的,使学生认识各种情形的百分数,但课堂学生反馈和呈现的均是小于100的整数,其他情形没有涉及到。

  2、小组讨论还可以优化。一是第一次讨论时重点拉近观察了2个小组,一组4人中只有1-2人进行了发言,且小组成员发言时其他成员在做自己的事情没有倾听;二是第2次小组讨论的问题“我们留下来干什么,为什么还要留下来”让很多学生迷糊,显得多余。

  3、反馈了收集的百分数并说了它们的意义后,教师仅仅通过问学生“会读吗、会写吗、会说出百分数具体的意义吗”,学生说“会”,剩余的近30分钟时间都在研究百分数和分数的区别,学生是否真的都学会了呢?一个设问能否真实全面反馈?差生是否真的掌握了?

  策略建议

  1、学生反馈中没有涉及到的百分数的情形,教师适时补充、完善,以认识各种情形的百分数。

  2、小组讨论时注意分工,且注意培养学生在小组交流时倾听、补充、质疑的良好习惯。第二次小组讨论可以去掉。

  3、问答之后,教师适时出示一组针对性的反馈练习,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反馈练习结果,实现边学边练,真实全面地反馈学生课前自学的情况,并根据反馈结果进行点拨和强调。

数的认识评课稿7

  今天慕名来到劳动小学,看到精致的校园、秀美的环境,令人心旷神怡。走进课堂发现学生思维活跃、语言丰富、行为习惯良好,令人折服。交流过程中听到教师评课侃侃而谈、有理有据、教研团队水*高,令人赞叹。都让人感受到学校的管理到位,教师的培养到位。

  数的认识是小学阶段最基础的知识之一,1000以内数的认识是学生在学习了10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是进一步学习万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整节课上得相当扎实。课堂气氛活跃,师生、生生间形成了很好的互动,使的整堂课学生注意力集中,积极发言,整体效果很好。我主要和大家交流以下几点:

  一.三项注重:

  1. 注重发展学生数感

  数感是人的数学基本素养之一,加强数感的培养是当前数与计算教学领域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新课标中指出:“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感受数的意义,体会数用来表示和交流的作用,初步建立数感。” 本节课数的认识由100以内扩展到1000以内,数量更大了,难度增强了,吴老师为发展学生数感提供了各种素材。首先观看万人阅兵仪式,通过估一估初步感受大数的存在,用100这个数来描述已经不能满足生活的需要,这时就需要学习更大的数。其次再通过数红豆,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当数比较少的物体的个数时,可以一个一个的数;当数比较多的物体的个数时,可以一十一十的数;当数更多的物体的个数时,可以一百一百的数,这样更易于学生理解数数。充分感受1000的大小,再次加深对1000的感知,完成了概念从抽象到具体的转化,帮助学生建立了1000的数感。

  2.注重学习方法的渗透

  教师的任务不仅要使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要学生会学。吴老师在课堂中十分重视学习方法的渗透,在教学新的计数单位“千”之前,先让学生回顾以前学过的三个计数单位“个”“十”“百”,知道一个一个地数,10个一是十;一十一十地数,10个十是一百,从而引出一百一百地数,10个一百是一千。通过这种旧知识的迁移,不仅轻松的突破了本节课的难点,还让学生掌握了温故知新的学习方法。

  3.重视操作能力的培养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思维离不开动作 ,操作是智力的源泉,思维的起点。” 因此重视动手操作,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成了课堂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环节。吴老师在本节课一直让学生的手和脑一起动起来,从利用计数器拨珠数数,到利用数红豆认识计数单位,最后利用千字文数形结合找出指定字,都是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操作,真正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发展了学生的思维。

  二.两个关注

  1.关注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评判一节课的成功与否并不是看教师的突出表现,而是看学生在课堂中是否有所发展。然而学生有序完整的语言表达和大胆精彩的回答问题,无疑会给精彩的课堂增添无限色彩,给人带来无限的惊喜。发展学生语言数学老师不能置身事外,尤其在数学课堂上要抓住一切培养机会。本节课中吴老师采用先示范,再渗透的方法引导学生说出本节课的重点。在学生第一次数十颗豆子的时候就问学生:你是怎样数的?学生回答:我是一个一个的数。紧接着教师就追问:一共数了多少个一?学生答:十个一。教师及时示范说“一个一个的数,十个一就是十。”这样就为学生提供了语言的范本,到了第二次数百颗豆子,老师一问你是怎么数的,孩子们很自然的说出了数的方法。最后突破本节课的重点内容,第三次数一千颗豆子的时候,学生很轻松的就说出“一百一百的数,十个百是一千。”这看似无心的问答,每一句话都透露着教者的智慧。在这节课中,吴老师还采用了借助动手操作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主要体现在练习环节,孩子们一边动手利用计数器拨珠,一边动脑思考数数的过程,还要动口用语言描述拨珠的过程,有个学生说的非常好“百位满十向千位进一。”通过这样一步一步的引导,逐步发展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2.关注对学生评价方式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评价是否有效,就是要让评价不仅是一种对与错的判断,更要具有开启智慧、拓展思维、引领方法、完善人格的教育功能。善用语言指导评价。整堂课中教师的评价内容很丰富,不仅关注学生全面的学习行为,更加关注了学生的学习过程。例如“你真有方法”“你真会观察”是对学习方法的.指导;“你思路非常清晰”是对思维方式的指导;“你能说的更清楚一点吗?”是对表达方式的指导;“你们操作的很认真”“说停就停真不错”是对学习习惯的指导。教师的一个微笑、一个爱抚、一句赞美都可以满足学生求知若渴的心。总之,循序善诱的语言评价中随处可见教师的教学机智。

  三.一点改进

  吴老师是一位年轻好学的老师,所以我诚恳的的希望在以后的课堂中能更加精细一点。

  主要在以下几点可以改进:

  1、在学生操作的指导上应该更精细一点。比如让学生在展示*台上合作完成数100颗红豆时,吴教师是在学生中巡视。建议教师可以台上台下兼顾,放手让学生自主操作的同时,也要多给学生提出方法指导,千万不要置身事外,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就不会出现多了一颗豆子的意外。

  2、在学生活动设计上应该更精细一点。在第二次数豆子时,建议不仅让学生在展示*台上数,同时也可以让所有学生一起来数,因为教师给每个小组都提供了百颗红豆,教师可以打破格局,不受教室座位的影响开展小组合作,让学生共同见证“十个十”是大家共同数出来的。

  3、在数学语言的使用上应该更精细一点。例如在学习“个、十、百、千”这几个计数单位时,建议教师应该给学生清晰的分辨计数单位和数位的区别,从而初步建立数位顺序表的模型。

  4、在练习的处理上应该更精细一点。练习环节教师安排了三个拨珠练习,“从98起,一个一个地数,数到120;从220起,一十一十地数,数到310;从800起,一百一百地数,数到1000 。”吴老师一次性的出示在大屏幕上,所以有些学生在第二道数数题时,出现了“280 290 300 301 302”这样的错误,如果教师能一道一道的出示并强调数数的要求,我相信不会引起孩子们的混淆。

  总之,任何一堂成功的课,都是一次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这就需要教师精心设计课堂活动,让孩子学得轻松,在愉悦中自主的探究知识,感受到数学学科的魅力。

数的认识评课稿8

  今天慕名来到劳动小学,看到精致的校园、秀美的环境,令人心旷神怡。走进课堂发现学生思维活跃、语言丰富、行为习惯良好,令人折服。交流过程中听到教师评课侃侃而谈、有理有据、教研团队水*高,令人赞叹。都让人感受到学校的管理到位,教师的培养到位。

  数的认识是小学阶段最基础的知识之一,1000以内数的认识是学生在学习了10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是进一步学习万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整节课上得相当扎实。课堂气氛活跃,师生、生生间形成了很好的互动,使的整堂课学生注意力集中,积极发言,整体效果很好。我主要和大家交流以下几点:

  一.三项注重:

  1. 注重发展学生数感

  数感是人的数学基本素养之一,加强数感的培养是当前数与计算教学领域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新课标中指出:“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感受数的意义,体会数用来表示和交流的作用,初步建立数感。” 本节课数的认识由100以内扩展到1000以内,数量更大了,难度增强了,吴老师为发展学生数感提供了各种素材。首先观看万人阅兵仪式,通过估一估初步感受大数的存在,用100这个数来描述已经不能满足生活的需要,这时就需要学习更大的数。其次再通过数红豆,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当数比较少的物体的个数时,可以一个一个的数;当数比较多的物体的个数时,可以一十一十的数;当数更多的物体的个数时,可以一百一百的数,这样更易于学生理解数数。充分感受1000的大小,再次加深对1000的感知,完成了概念从抽象到具体的转化,帮助学生建立了1000的数感。

  2.注重学习方法的渗透

  教师的任务不仅要使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要学生会学。吴老师在课堂中十分重视学习方法的渗透,在教学新的计数单位“千”之前,先让学生回顾以前学过的三个计数单位“个”“十”“百”,知道一个一个地数,10个一是十;一十一十地数,10个十是一百,从而引出一百一百地数,10个一百是一千。通过这种旧知识的迁移,不仅轻松的突破了本节课的难点,还让学生掌握了温故知新的学习方法。

  3.重视操作能力的培养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思维离不开动作 ,操作是智力的源泉,思维的起点。” 因此重视动手操作,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成了课堂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环节。吴老师在本节课一直让学生的手和脑一起动起来,从利用计数器拨珠数数,到利用数红豆认识计数单位,最后利用千字文数形结合找出指定字,都是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操作,真正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发展了学生的思维。

  二.两个关注

  1.关注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评判一节课的成功与否并不是看教师的突出表现,而是看学生在课堂中是否有所发展。然而学生有序完整的语言表达和大胆精彩的回答问题,无疑会给精彩的课堂增添无限色彩,给人带来无限的惊喜。发展学生语言数学老师不能置身事外,尤其在数学课堂上要抓住一切培养机会。本节课中吴老师采用先示范,再渗透的方法引导学生说出本节课的重点。在学生第一次数十颗豆子的时候就问学生:你是怎样数的?学生回答:我是一个一个的数。紧接着教师就追问:一共数了多少个一?学生答:十个一。教师及时示范说“一个一个的数,十个一就是十。”这样就为学生提供了语言的范本,到了第二次数百颗豆子,老师一问你是怎么数的,孩子们很自然的说出了数的方法。最后突破本节课的重点内容,第三次数一千颗豆子的时候,学生很轻松的就说出“一百一百的数,十个百是一千。”这看似无心的问答,每一句话都透露着教者的智慧。在这节课中,吴老师还采用了借助动手操作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主要体现在练习环节,孩子们一边动手利用计数器拨珠,一边动脑思考数数的过程,还要动口用语言描述拨珠的过程,有个学生说的非常好“百位满十向千位进一。”通过这样一步一步的引导,逐步发展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2.关注对学生评价方式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评价是否有效,就是要让评价不仅是一种对与错的判断,更要具有开启智慧、拓展思维、引领方法、完善人格的教育功能。善用语言指导评价。整堂课中教师的评价内容很丰富,不仅关注学生全面的学习行为,更加关注了学生的学习过程。例如“你真有方法”“你真会观察”是对学习方法的指导;“你思路非常清晰”是对思维方式的指导;“你能说的更清楚一点吗?”是对表达方式的指导;“你们操作的很认真”“说停就停真不错”是对学习习惯的指导。教师的一个微笑、一个爱抚、一句赞美都可以满足学生求知若渴的心。总之,循序善诱的语言评价中随处可见教师的教学机智。

  三.一点改进

  吴老师是一位年轻好学的老师,所以我诚恳的的希望在以后的课堂中能更加精细一点。

  主要在以下几点可以改进:

  1、在学生操作的指导上应该更精细一点。比如让学生在展示*台上合作完成数100颗红豆时,吴教师是在学生中巡视。建议教师可以台上台下兼顾,放手让学生自主操作的同时,也要多给学生提出方法指导,千万不要置身事外,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就不会出现多了一颗豆子的意外。

  2、在学生活动设计上应该更精细一点。在第二次数豆子时,建议不仅让学生在展示*台上数,同时也可以让所有学生一起来数,因为教师给每个小组都提供了百颗红豆,教师可以打破格局,不受教室座位的影响开展小组合作,让学生共同见证“十个十”是大家共同数出来的。

  3、在数学语言的使用上应该更精细一点。例如在学习“个、十、百、千”这几个计数单位时,建议教师应该给学生清晰的分辨计数单位和数位的区别,从而初步建立数位顺序表的模型。

  4、在练习的处理上应该更精细一点。练习环节教师安排了三个拨珠练习,“从98起,一个一个地数,数到120;从220起,一十一十地数,数到310;从800起,一百一百地数,数到1000 。”吴老师一次性的出示在大屏幕上,所以有些学生在第二道数数题时,出现了“280 290 300 301 302”这样的错误,如果教师能一道一道的出示并强调数数的要求,我相信不会引起孩子们的混淆。

  总之,任何一堂成功的课,都是一次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这就需要教师精心设计课堂活动,让孩子学得轻松,在愉悦中自主的探究知识,感受到数学学科的魅力。

数的认识评课稿9

  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了20以内的数,知道10根小棒捆成1捆表示1个十,2个十是20,1捆和几根合起来是十几等知识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宦教师能深入钻研教材、教参,较好地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合理整合教学资源,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建构知识,有效达成预设的教学目标。具体有以下几点感受:

  一、导入简洁、有效

  学生在一年级上册认识20以内的数时均是借助于小棒来学习的,已经知道10根小棒可以捆成1捆,表示1个十。宦老师能找准学生的认知起点,从学生熟悉的小棒入手,既复习了相关知识,唤醒了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又很自然地引出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简洁有效!

  二、新知教学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体现数形结合思想

  新授部分分三个层次教学。首先是通过摆二十几根小棒的操作,感知二个十和几个一合起来是二十几,二十几里面有二个十和几个一,初步理解二十几的含义;接着继续通过小棒数数的活动,认识“几十九添上1是多少”这个百以内数认识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教师采用了由直观到抽象的教学方法。在探究“二十九根添上1根是多少”时,让学生结合摆小棒的操作直观看出结果,并让学生结合小棒图进行充分地说理,有效突破难点。在探究“三十九根添上1根是多少”时,就直接让学生看图说结果和想法。然后脱离小棒让学生直接从“四十九添上1根是五十”说到“八十九添上1根是九十”,有效培养了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发展了学生的思维。第三层次是认识“九十九添上1一百”“一百里面有10个十”“10个十是一百”,教师依然是充分运用小棒来展开教学,学生在观察、说理中主动完善知识结构,对100以内数的含义形成了较为完整的认识。本环节较好地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的认识在操作、观察、交流中得到完善,数感在数数、比较、交流中得到发展。

  三、注重通过比较,培养学生探索规律的能力

  教学过程中,教师特别注重通过比较,初步培养学生探索规律的意识和能力。在教学“几十九添上1是多少”时,教师课件出示学生自主探索出的“二十几添上1是三十”一直到“八十九添上1是九十”,让学生仔细观察,有什么发现,学生通过比较、思考,能很快发现几十九添上1得到的都是整十数。这时,教师继续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为什么二十九添上1得到的几十比二十九前面的几十多一个十?学生充分说理后,教师顺势让学生观察每一排都有这样的规律,继而让学生用找到的规律进行对口令练习,学生思维活跃,兴趣盎然,数感得到进一步培养,也初步体会到探索规律的价值。

  四、练习形式多样,逐步发展数感

  学生对百以内数的含义有了初步的认识后,教师又通过多种形式的数数练习进一步巩固学生对数的含义的理解,不断发展数感。教师以“送礼物”串联整个练习环节,过渡自然,形成整体。数数过程中,教师还充分利用教学资源,不断深化学生对数的含义的认识。如在讲到羽毛球时,教师提问:二十五和五十二表示的数量一样吗?有什么不一样?学生在比较、交流中进一步感受到前后(即数字)颠倒后所表示的数量是不一样的。学生的数感在数数、比较、交流中进一步得到发展。

  总之,本节课较上节课相比,有了很大进步,层次更清晰,教师的语言也更加规范,问题指向明确,引导也比较到位。个人觉得在以下几方面还有待加强:

  1.部分细节处理不够到位。如“添小棒数到二十九”时,应让学生说说二十九的含义,为理解后面的三十是怎么得到的做铺垫;“为什么九十九添上1是一百”,学生说理不到位,应让学生结合小棒多说一说,更深刻地理解“10个十是一百”。

  2.说理不够规范。如“三十九添上1是多少”,应强调“三十九后面的9根添上1根是10根”,而不是直接说“后面的9根添上1根是10根”。

  3.教师语言还不够精炼,需进一步锤炼;评价语言还有待进一步丰富。

数的认识评课稿10

  今天慕名来到劳动小学,看到精致的校园、秀美的环境,令人心旷神怡。走进课堂发现学生思维活跃、语言丰富、行为习惯良好,令人折服。交流过程中听到教师评课侃侃而谈、有理有据、教研团队水*高,令人赞叹。都让人感受到学校的管理到位,教师的培养到位。

  数的认识是小学阶段最基础的知识之一,1000以内数的认识是学生在学习了10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是进一步学习万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整节课上得相当扎实。课堂气氛活跃,师生、生生间形成了很好的互动,使的整堂课学生注意力集中,积极发言,整体效果很好。我主要和大家交流以下几点:

  一.三项注重:

  1. 注重发展学生数感

  数感是人的数学基本素养之一,加强数感的培养是当前数与计算教学领域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新课标中指出:“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感受数的意义,体会数用来表示和交流的作用,初步建立数感。” 本节课数的认识由100以内扩展到1000以内,数量更大了,难度增强了,吴老师为发展学生数感提供了各种素材。首先观看万人阅兵仪式,通过估一估初步感受大数的存在,用100这个数来描述已经不能满足生活的需要,这时就需要学习更大的数。其次再通过数红豆,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当数比较少的物体的个数时,可以一个一个的数;当数比较多的物体的个数时,可以一十一十的数;当数更多的物体的个数时,可以一百一百的数,这样更易于学生理解数数。充分感受1000的大小,再次加深对1000的感知,完成了概念从抽象到具体的转化,帮助学生建立了1000的数感。

  2.注重学习方法的渗透

  教师的任务不仅要使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要学生会学。吴老师在课堂中十分重视学习方法的渗透,在教学新的计数单位“千”之前,先让学生回顾以前学过的三个计数单位“个”“十”“百”,知道一个一个地数,10个一是十;一十一十地数,10个十是一百,从而引出一百一百地数,10个一百是一千。通过这种旧知识的迁移,不仅轻松的突破了本节课的难点,还让学生掌握了温故知新的学习方法。

  3.重视操作能力的培养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思维离不开动作 ,操作是智力的源泉,思维的起点。” 因此重视动手操作,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成了课堂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环节。吴老师在本节课一直让学生的手和脑一起动起来,从利用计数器拨珠数数,到利用数红豆认识计数单位,最后利用千字文数形结合找出指定字,都是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操作,真正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发展了学生的思维。

  二.两个关注

  1.关注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评判一节课的成功与否并不是看教师的突出表现,而是看学生在课堂中是否有所发展。然而学生有序完整的语言表达和大胆精彩的回答问题,无疑会给精彩的课堂增添无限色彩,给人带来无限的惊喜。发展学生语言数学老师不能置身事外,尤其在数学课堂上要抓住一切培养机会。本节课中吴老师采用先示范,再渗透的方法引导学生说出本节课的重点。在学生第一次数十颗豆子的时候就问学生:你是怎样数的?学生回答:我是一个一个的数。紧接着教师就追问:一共数了多少个一?学生答:十个一。教师及时示范说“一个一个的数,十个一就是十。”这样就为学生提供了语言的范本,到了第二次数百颗豆子,老师一问你是怎么数的,孩子们很自然的说出了数的方法。最后突破本节课的重点内容,第三次数一千颗豆子的时候,学生很轻松的就说出“一百一百的数,十个百是一千。”这看似无心的问答,每一句话都透露着教者的智慧。在这节课中,吴老师还采用了借助动手操作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主要体现在练习环节,孩子们一边动手利用计数器拨珠,一边动脑思考数数的过程,还要动口用语言描述拨珠的过程,有个学生说的非常好“百位满十向千位进一。”通过这样一步一步的引导,逐步发展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2.关注对学生评价方式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评价是否有效,就是要让评价不仅是一种对与错的判断,更要具有开启智慧、拓展思维、引领方法、完善人格的教育功能。善用语言指导评价。整堂课中教师的评价内容很丰富,不仅关注学生全面的学习行为,更加关注了学生的学习过程。例如“你真有方法”“你真会观察”是对学习方法的指导;“你思路非常清晰”是对思维方式的指导;“你能说的更清楚一点吗?”是对表达方式的指导;“你们操作的很认真”“说停就停真不错”是对学习习惯的指导。教师的一个微笑、一个爱抚、一句赞美都可以满足学生求知若渴的心。总之,循序善诱的语言评价中随处可见教师的教学机智。

  三.一点改进

  吴老师是一位年轻好学的老师,所以我诚恳的的希望在以后的课堂中能更加精细一点。

  主要在以下几点可以改进:

  1、在学生操作的指导上应该更精细一点。比如让学生在展示*台上合作完成数100颗红豆时,吴教师是在学生中巡视。建议教师可以台上台下兼顾,放手让学生自主操作的同时,也要多给学生提出方法指导,千万不要置身事外,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就不会出现多了一颗豆子的意外。

  2、在学生活动设计上应该更精细一点。在第二次数豆子时,建议不仅让学生在展示*台上数,同时也可以让所有学生一起来数,因为教师给每个小组都提供了百颗红豆,教师可以打破格局,不受教室座位的影响开展小组合作,让学生共同见证“十个十”是大家共同数出来的。

  3、在数学语言的使用上应该更精细一点。例如在学习“个、十、百、千”这几个计数单位时,建议教师应该给学生清晰的分辨计数单位和数位的区别,从而初步建立数位顺序表的模型。

  4、在练习的处理上应该更精细一点。练习环节教师安排了三个拨珠练习,“从98起,一个一个地数,数到120;从220起,一十一十地数,数到310;从800起,一百一百地数,数到1000 。”吴老师一次性的出示在大屏幕上,所以有些学生在第二道数数题时,出现了“280 290 300 301 302”这样的错误,如果教师能一道一道的出示并强调数数的要求,我相信不会引起孩子们的混淆。

  总之,任何一堂成功的课,都是一次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这就需要教师精心设计课堂活动,让孩子学得轻松,在愉悦中自主的探究知识,感受到数学学科的魅力。

推荐访问:评课 数认识评课稿【10篇】 数的认识评课稿1 百分数的认识评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