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万有范文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思想汇报 述职报告 教案设计 整改报告 事迹材料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2023年德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浅析论文五篇

时间:2022-12-31 19:05:06 浏览量:

德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渗透浅析论文1  【摘要】:通过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的高尚人格,陶冶学生的道德风尚,这也是体育教育教学的重要任务。随着体育教学的深入关怀,体育教师任重道远,除了基本的授课和教会学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德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浅析论文五篇,供大家参考。

2023年德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浅析论文五篇

德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渗透浅析论文1

  【摘要】:通过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的高尚人格,陶冶学生的道德风尚,这也是体育教育教学的重要任务。随着体育教学的深入关怀,体育教师任重道远,除了基本的授课和教会学生掌握动作技能之外,还要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以德育人。如何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这是体育教师应该深思的问题。本文从多年体育教学实践出发,探析德育教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渗透。

  【关键词】:体育教学;德育;游戏

  目前新课程改革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思德教育逐渐在学校教育中占据突出地位,德育教育的渗透也已经成为体育课程的重要环节。小学体育教学大纲指出,要以德育为首,追求育人的综合效率。体育的本质不仅仅是造就人的体质,还造就人的心灵。体育课常常是深受学生喜爱的课堂,因为几乎每堂体育实践课都有游戏活动。体育游戏可以全面锻炼身心,帮助少年儿童认识客观事物,促进德育智力发展,陶冶高尚情操。然而,体育教学如何充分运用自身的特色教育功能,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呢?根据自身的实际教学,针对体育教学和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下面浅谈关于思德教育渗透于体育教学的几点体会。

  一、以身作则,教师表率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作为老师,无时不刻不在影响着孩子。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是学生心中的一面镜子。教师在课内课外都要大方端正,文明谈吐,衣装整齐,尤其是在授课期间,要清楚讲解,明确重点难点,标准示范,和蔼可亲。这就是常言的“身教胜于言教”,是对学生进行品德渗透教育的良好方式。教师只有真正做到严于律己,为人师表,才能成为学生的典范,施教于人,培养出具有良好品德的学生。

  二、把握课堂,利用体育课堂进行德育渗透

  常规的体育课堂是是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必须遵守的规范,是进行体育教学活动的前提保证。只有体育课堂的常规准则得到遵守,通过严格的考勤考核制度,加强班级的凝聚力和组织性,可以逐步培养学生的组织观念和集体精神,养成吃苦耐劳的习惯和严谨治学的情操。

  三、根据教材内容,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渗透德育

  体育教学有着广泛的内容,不同的教材又有不同的特点,所以在体育课堂中选择合理科学的教学组织方法,不仅仅是发展学生体质与智力的要求,更是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途径。教师要根据教材的不同形式,深入挖掘教材的内涵,制定创设出不同目标的德育教育计划和相应措施,结合学生具体特点,有侧重有选择性地培养学生品德。

  四、创设良好课堂情境,积极渗透德育教育在体育教学中,尤其是对于小学生,游戏是体育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手段。体育教学游戏大都有一定的思想性和目的性,特别要符合儿童的心理和生理特点,有竞争和对抗,才能为广大学生接受和喜爱。在体育游戏活动中,务必让学生的体力和智力协同发展,发挥游戏的思想教育作用。 而当在课堂上发生偶然事件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短暂的偶发事件,及时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师要做体育教育的有心人,关注学生的细微举止变化,抓住课堂的偶发事件,在处理事情的同时因势利导对学生进行教育。

  五、充分利用体育游戏,挖掘德育教育多向途径

  体育游戏是一项普及性的教育模式,任何身体运动的项目都可以有游戏的形式,任意一种游戏运动都能开发思想,成为思德教育的载体。例如篮球可以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机智勇敢的品德,竞走可以锻炼学生坚持顽强、不断拼搏的斗志,益智类游戏可以帮助学生开动大脑,积极思考,强体健智。

  教师在认真钻研教材之后,挖掘里面的德育因素,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身体条件等各个因素,编排和组织各式各样的体育游戏,让学生的游戏活动中接受各种思想教育。

  六、灵活运用竞争特点,积极培养学生自信心

  在体育教学中,游戏活动一般都是以成败、输赢为结果的,是与同学更是与自我的一种竞争较量。这种竞争有身体方面的,也有心理方面的,所以体育游戏的竞争教育,可以加强学生的心理抗压能力,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在游戏中,学生的求胜欲得到激发,让他们积极参与,拼搏思考,追求胜利。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克服自身的恐惧心理和自卑心理,增强自信心,树立起正确的竞争观念,让每一位学生都积极地参与竞争,享受竞争的过程。只有这样,教育出来的学生才能在全面体验游戏乐趣的同时,养成拼搏、思考、进取的优良品质,更好地面对日后的挑战。

  七、趣味教学,培养学生责任心和道德情操

  一般富于感染力和趣味性的体育活动常常深受学生的喜爱,学生享受在体育活动中自由展示的时间和空间,在活动中获得愉快的情绪体验。我们应以教学目标为基础,合理设计丰富有趣的体育活动环节,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训练。在游戏活动中,每个学生扮演的角色不同,需要每个人把自身的角色做好,增强自身的责任心与合作精神,才能更好地完成整个活动。与此同时,学生的纪律性和责任心都能得到提高,在乐中学,学中思,在潜移默化中完成德育教育。

  总之,德育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渗透要注重实际,紧跟时代步伐,要保证学生生理、心理的全面*衡发展,才能真正实现新课程体育大纲的目标,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德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渗透浅析论文2

  对于初中阶段体育学科教育教学来讲,德育教育同为重要。体育能够提高初中学生的健康观念,使学生通过日常的体育训练学习体育基础知识和体育技能,同时还能够在体育学习的过程中,砺练坚强的意志和不怕苦、不怕累的品质,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目前,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他们的心理在不断发生着变化,因此,教师要将学生的心理特点作为依据,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合适的教学方法既让学生掌握了相关的体育知识以及体育技能,还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品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力求通过努力,找到初中体育与德育教育相融合的有效途径,促使课堂流光溢彩。

  1、德育教学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优势

  在教学过程中,认识和理解德育与体育教学的关系是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推动德育工作发展的前提。德育教学重在对学生内心世界的影响和教育,体育教学则更强调对学生身体素质和健康观念的培养。德育是学生做事做人的内在影响因素,也是学生进行日常生活学习的指导思想,体育教学工作是外力,是学生进行的一种实践活动。实践活动能够对学生的主观认识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作用,甚至能够促使学生转变生活和学习态度。初中体育能够在外在环境的影响下,发挥动态教育优势,以运动作为核心,以体育练习作为主要教学内容,发挥体育锻炼对学生身体、心理的作用力,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既能够进行体育锻炼,又能够进行脑力思维,充分融合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作用,利用实践活动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以行为培植思维,以思维引导行动。在初中体育教学中,要发挥体育活动的实践功能,并将知识学习、技能训练、道德培养、人格塑造结合在一起,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提高德育工作的有效性。在体育教学的合作互动中,让学生学会如何正确对待团队合作和成员失误,让学生在体育竞技活动中学会如何正确对待错判和漏判等。体育教学中的德育工作不是简单的喊喊口号,也不能只是做做书面上的文章,而是需要以体育实践推动德育工作开展,以德育工作促进体育工作的进步。

  2、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措施

  初中阶段体育教学是初中时期教育的必修课。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应该明确教学方法。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对目的和意义做出简明扼要的阐述,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或在思想上做好吃苦耐劳的准备,为顺利实施教学做好铺垫。这种方法需要教师用坚定、充满期望和热情的话语进行表达。以使学生备受感染。

  效果奖励法。对在练习中完成任务好的学生,教师可安排他们去进行一些他们所喜爱的球类项目练习,这样对其他学生是一种无形的锻炼。在达到增加练习的同时,教师能腾出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对其他学生进行辅导,让更多的学生迈人到合格的行列中。

  感染熏陶法。德育教育中感染熏陶的艺术能使课堂教学形成良好的氛围,使学生受到教育,要充分发挥此法在思品教育中的作用,就必须创造一种良好的教育氛围,从点滴人手,做耐心细致的工作。

  榜样激励法。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体育课中应充分利用英雄模范人物以及教师所展示出的良好师德和表率作用来熏陶学生,激发他们的进取精神,培养坚强的意志,养成优良的品质好行为习惯,使之更好完成体育的学习。当然,良好的方法还有很多,这就需要我们教师不断提高自身能力,发挥优势,注重方法的指导,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3、有效开展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学习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非常常见,通过运用小组合作法进行锻炼,可以提升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这主要是由于在实际合作过程中,学生不能仅仅只考虑自己,还要考虑到其他同学,只有与其他同学团结合作才可以取得最终的胜利。比如,在800米的长跑训练中,学生都害怕累,不想继续坚持。虽然有一部分学生坚持跑了下来,但是他们没有任何的成就感。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想方设法增强学生跑步的兴趣。在上课的时候,教师以八个人为一组,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并且还要让他们为自己的小组取一个响亮的名字。当取完名字之后,教师要讲解关于此次跑步的要求,教师通过这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也可以调动学生练习跑步的积极性。在小组跑步过程中,体力好的学生要帮助体力差的学生,并且要鼓励他们,在此过程中就增强了学生的团队意识以及集体主义观念。这种教学理念中也渗透了德育教育,让学生真正懂得互帮互助、相互关爱的同窗之情。

  4、德育教学对于教师的要求

  作为体育教师必须具备丰富的知识。知识贫乏谈不上教书,更谈不上什么育人。体育工作者必须具有体育学科的系统知识,要掌握本学科的知识体系。科学的思想往往贯穿于学科的体系中,体现在知识结构的联系之中。新课标体育教材是根据社会主义发展需要、学校体育的功能、学生的身心特点、我国的教育方针和国情确定的,编教材时把各种有益的思想渗透在教材之中,只有系统的掌握才能领会其丰富的思想内涵;作为一名体育教师也必须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思想道德修养和认识能力,通过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用辩证唯物论进行科学的世界观教育。而教师自身也要有良好师德和健康的意识,时时处处用向上的情绪,谈吐文雅,严予律己的行为,成为学生的楷模。教师高尚的文明言行,优良的品质,以身作则的形象,健康的情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甚至是终身难忘的印象,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课堂德育的效果也将会大大提高。

  在教学过程中,要认识德育教育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优势,应用有效措施,开展小组合作,满足德育教育对于教师的要求,促进德育教育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合理开展。

德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渗透浅析论文3

  摘要:小学阶段在人的一生中是启蒙智力与能力、培养优良品德和良好生活习惯的最佳学段。小学教师的品德修养尤为重要,小学教师应从“斜事做起,牢记学校无大事,事事有教育,教师无小节,处处是楷模的教诲。小学教师的师德应有以下几方面的师德意识和修养。

  关键词:小学教师;职业道德

  一、热爱学生是师德的灵魂由于小学生年龄小,必须有老师的“大”爱来呵护学生的成长。高尔基说“谁爱孩子,孩子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才会教育孩子。”教育根植于爱,爱心是打开小学生心扉,开启小学生道德和智慧,塑造小学生美好人格的金钥匙。在和蔼可亲、笑容可掬、民主宽容、公*无私、刚柔相济的教师面前,小学生会觉得自由愉悦,与教师心灵相通,情感交融,小学生会亲其师,信其道。面对升学竞争、面对分数第一的教育现实面前,老师一碗水端*,赏识好学生,喜欢“坏”学生。多一把尺子衡量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倾注自己的全部情感,换回学生真心的拥护和爱戴。对暂时学习困难的学生,更要持宽容的态度,不厌弃,诲人不倦,耐心帮助,期待进步。爱学生就不会发生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事情。

  二、理解是热爱学生的基础理解学生就是要走进学生的心里,洞悉学生的喜怒哀乐,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适应学生活跃的思维和变化的情绪;理解学生就是不用成年人的眼光看学生,教师以孩子的心态看待孩子,以宽容的态度对待学生,站在学生的角度看待学生的需求和期望;理解学生就是不对学生的所作所为求全责备,而是对学生的一点点成绩给予充分的肯定,在学生的学习或者生活出现困难时及时送上精神和物质的援助。教师真正理解了学生,在学生学习成长中出现困难时给予理解和帮助,就能化解学生一时的焦虑和胆怯,学生也必定会把教师视为自己永远的朋友。

  三、尊重学生是成为优秀教师的前提小学生是公民,他们有一定合法权益和人格尊严。尊重学生首先要承认学生作为“人”的价值,也就是承认学生作为“人”的一种文化存在,就是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蹲下来跟学生说话”,要少一点教育者的威严,多一点慈母般的温和;少一点公众场合的批评指责,多一点两人世界的情感交流。要满腔热情地给予鼓励和肯定,使学生对自己充满信心;要千方百计为学生创造机会和条件,让他们品尝成功的喜悦。尊重学生还要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不断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要彻底改变教师主宰课堂的现象,使传统的严格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要让学生拥有学习的主动权,给他们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法,自己安排学习时间的机会。只有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学习的主体地位的交往,才是真正的*等交往。

  四、言谈举止的榜样示范是师德的具体表现黑格尔说“教师是孩子心中最完美的形象”。模仿是小学生良好学习和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途径,教师的“偶像”示范作用影响学生的一生。学校里的小学生、小事、小节,必须用教师的大德来哺育和感染,才能培养出参天大树。因此,无论是数学教师的简单的加减乘除,语文教师的听说读写,美术教师的画画写写,体育教师的蹦蹦跳跳,音乐教师的唱唱笑笑等等,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应当成为楷模。

  一是仪表示范,教师随时随地都要给学生留下端庄的仪表、朴素干净、整洁大方的形象。

  二是语言示范,脸上表情写满了一个人的情绪。我们工作对象是有生命、会思想的孩子,教师应时时要以饱满的情绪、高涨的热情去感染每一个学生。

  三是性格示范,教师良好的性格是积极的教育因素,性格是身教的重要方面。教师对现实生活持积极乐观的态度有助于培养学生关心社会、热爱生活、尊重他人的品格。教师有稳定的情绪,有助于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教师坚韧的意志,有助于学生形成坚毅的品格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

  四是行为示范,教师的行为应充分表现其教育性,在讲课时应体现语言美,操作时表现出协调美,板书时表现出文字美,教态中展现气质美,运动、劳动和其他活动中的动态美,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

  五是人格示范,学生是教师的镜子,教师的人格时时处处影响着学生。教师要做到诚实守信,求真求直。要按照我校的教师行为准则的要求。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必须做到;凡是学生能做到的,教师必须做到。凡是答应学生的事情一定保证做到、做好,决不失言。小学教师的事业就如同泰戈尔说的“:花的事业是尊贵的,果实的事业是甜美的,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的事业是*凡而谦逊的。”

  小学教师就应像那最早露出泥土的一片嫩叶,在点点滴滴中体现教师的高尚师德,促进学生的发展成长。

德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渗透浅析论文4

  一、新时期融洽师生关系,带动学生热情

  小学生心中对教师有很强的依赖心理,喜欢模仿教师的动作。教师应适应新时期的工作需要,为学生树立良好的品德榜样,用自己的热情感染学生,促使学生以更好的状态参与到课堂的学习当中。首先,教师要对自己教学的课堂进行研究,发掘课本中趣味性的知识,关注每一名学生的学习状态,加强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了解学生内心的变化,及时地帮助学生消除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及消极的心理影响,为学生的学习表明方向,带动他们的发展进程。其次,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的时候,要采用和蔼的态度让学生处于精神放松的状态,当学生回答问题出现失误的时候,引导学生发现正确的思维方式,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树立自信。另外,教师要在课下的时间和学生在一起,了解他们遇到的生活中的问题,从学生的角度看待事情,发掘学生做错事情的本质,以此为出发点加速学生生活中的发展进程,让学生以愉悦的心情面对学习和生活,为他们树立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奠定基础。

  二、利用教学资源,提升德育效率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场所,新时期小学教学的都是基础知识,教师要从课堂教学入手,让学生对课堂教学有一个全面的认知,促使其以更好的状态参与到今后的学习当中,取得更多的收获。首先,教师要利用学科教学渗透德育,创新小学生德育的方式方法,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其次,教师要在德育中融入信息技术的资源,让网络中的实例教育学生,提升小学生德育的有效性。利用创新的教育方式,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的现象有一个理性的认知,培养他们辨别是非的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抵制遇到的不良现象,获得更好的成长空间。

  总之,教师利用和蔼的教学态度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用自己的教学态度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营造课堂的教学氛围,为学生创造优质的教学环境,促使学生更好地面对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树立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

德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渗透浅析论文5

  一、通过抓突出主题的养成教育,没有削弱学校的德育,反而使小学德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增强

  德育需要培养生成的要素可以说都是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的诸基本因素分别独立地发挥作用”,“某一基本因素有突出发展,就可以在智慧活动中取得非凡的成功。”“智力因素的水*不厌其高,非智力因素的水*则应适当(非智力因素的)水*过高或者太低均不能取得最佳效果。”(沈德立,教育科学出版社:《非智力因素与人才培养》第8页、10页)我校抓住“秩序、礼貌、友爱、上进”这一组教育主题,以突出“主题性的养成教育”来统摄学校的德育工作,教师感到工作实在,落到实处,教育的凭借恰当,措施具体易操作,教育效果好,学校风气近几年来一直保持在良好状态;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突出“秩序、礼貌、友爱、上进”意识和习惯的养成,学习生活井然有序,学习热情高涨,积极向上参与各种活动,学习成绩名列会师镇小学前列,受到家长和社会的好评。

  二、充分证实了当前小学德育教育的主题应是“秩序、礼貌、友爱、上进”

  我们重点进行了以“秩序、礼貌、友爱、上进”为主题的养成教育研究,能否体现小学养成教育的充分性和全面性,这是研究课题必须回答的问题。从理论方面,小学养成教育的凭借和依据是《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而“秩序、礼貌、友爱、上进”这一组主题就是通过对《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进行分析、研究提炼出来的。更为关键的是,通过实践研究,证明了突出“秩序、礼貌、友爱、上进”为主题的养成教育带给学校的是良好的秩序,学生文明习惯的养成,班风校风的进一步良性发展,学生积极上进,努力争先。良好的育人环境在主题性的养成教育中得到张扬,师生的进取心理在主题性的养成教育中得到更好的激励,学生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意识在主题性的养成教育中得到增强。通过反复的良性的重复强化,在学生的头脑中印刻下“秩序、礼貌、友爱、上进”这一组词语符号,学生成年后,这些词语符号一定会在他个人人生的各种十字路口和关键阶段,起到良好的“提醒、警示、强化”作用,为学生个人在人生中不断成长进步发挥良好的自我督促、激励作用。我们认为,从积淀学生人格核心的要素来看,“秩序、礼貌、友爱、上进”,这些主题都是儿童人格核心中需要积累的因素,是必不可少的。这些要素能够在日常教育活动中自然地培养习得,日积月累,终成品质。这五种品质虽然相互联系,但每一个品质所反映的内容毕竟不同,不能相互覆盖和相互代替。在教育过程中不提倡对几种品质同步进行齐头培养,分步推进是必要的;如果条件不允许,在一定的时期内只能进行一种品质的养成训练,教师也必须具有训练其他品质的意念,从而使教育游刃有余,生动而具有后续性,实在中蕴藏着前瞻性,单进中体现出整体性,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三、构建出适合我校特点的“主题性”养成教育内容体系

  我们把小学“秩序”教育分解为三大块:即学习上讲秩序、活动中讲秩序、生活上讲秩序。每一块又列出若干条目,每块、每条都是在“秩序”的统摄下,为突出“秩序”服务的。学校将这些要求通过不同的方式向学生宣讲、展示,让学生熟悉它、理解它,在学校生活中践履它,长期规范,经年积累,学生的秩序意识逐渐形成,秩序习惯逐步养成,为良好校风的形成、保持、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证。在“秩序”教育的基础上,我们研究探索出《礼貌教育内容体系》《友爱教育内容体系》《上进教育内容体系》,并分步实施验证它们的操作性、实用性,通过教育实际的摸索,完成了我校主题性养成教育内容体系框架,为今后更好地开展养成教育提供了凭借。

  四、克服了德育中的空洞做法

  德育的倒置现象即通常所说的“小学进行*教育、中学进行集体主义教育、大学来抓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这是德育空洞做法的直接后果。德育特别是小学德育,主要是为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打基础,也就是我们所提出的为学生的人格形成积淀良性要素。可一段时期中,为了突出德育的所谓方向性功能,在小学德育中高唱口号,用不切实际的空洞口号来作为具体的教育要求,用远大的方向性要求来作为操作性目标,师生无法把握,只有紧跟唱口号,呈现出一派虚假的德育繁荣。“空必假,假衬空,虚假教育出歪风”,不切实际的空洞教育只能培养强化人们的两面性个性,阳奉阴违,投机取巧,作风漂浮,好高骛远,最后给个人和社会造成损害。我们从最基本的、最实在的“秩序、礼貌、友爱、上进”着手,以它们为主题开展德育工作,强化“秩序、礼貌、友爱、上进”意识,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教导学生要做一个“守序、懂礼、协作、上进”的人。如果现在在校园中遵守学校生活秩序,长大*后进入社会生活,就会自觉地遵守社会秩序。我们坚信,一个“守序”的人,决不可能走向社会的反面;相反,一个不切实际的人,很有可能成为危害社会的人。可见,克服空洞教育是多么重要。


德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渗透浅析论文5篇扩展阅读


德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渗透浅析论文5篇(扩展1)

——浅析德育教育中的问题及措施论文5篇

浅析德育教育中的问题及措施论文1

  一、高中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

  1.德育内容匾乏。在对本班进行德育教育的实际中笔者发现,德育的教材脱离实际,其教学内容多是一些人生的大道理,缺乏趣味性,也没有对生活的融入,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觉得枯燥无味,无法精神集中,也没能对教师所提问的问题做出积极地反应、回答。在实际的问题中,能引起学生兴趣,让学生关注和行为做出改变的内容少之又少,贴近高中生活实际的案例更是成了稀有物品,很难找出可以涉及社会热门话题、热点新闻的案例内容。对于这种匾乏内容的德育教材,学生无法对其产生兴趣,就更别说达到教育目标,起到“育人”的效果了。

  2.德育方式单一。在对德育教育的实践中笔者还发现,在教学的过程中,大部分教师只对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利用教材上的理论知识对学生进行灌输。不仅忽视了对学生的循循善诱,促进学生在道德上的自我完善;也没有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善恶分析、价值观、道德观的直接授教。讨论课,也变成了学生之间的“课间休息”,只有少数学生进行发言,难以让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互动。在德育课上的主要工具是德育教材、音像教材、教学软件等,其主要的教育地点是课堂。德育课的教学只能在固定的时间、固定的地方,教师用严肃的态度步上讲台,在学生正襟危坐、沉默寡言的教学气氛下进行,就算展开德育实践课,教师也只是出于形式,没有得到良好的实际效果。

  3.德育考核流于形式。在当前,各个高中学校依旧以应试教育的观念进行教学,存在着重智育,轻德育的教学方针,受高考和招生制度的影响,学校对德育课的授教完全以考试为中心,学生为考试而学,大部分的学校及教师都把德育教育进行系统化、应试化、按每个考核所需内容让学生进行吸收,以填鸭式的方式灌输于学生,把德育变成单纯的考试知识点来迎接考核的需要。学校在对学生的德育的评估在措施、制度、条件等方面都没有一套可行的规范制度,使得德育工作的评估流于形式变得无章可循。

  二、高中德育教育采取的措施

  1.改良德育的教育模式及方法,提高德育教学成效有效途径。在高中德育教育实践中,教师要善于制造、利用环境、情景的氛围来融入教学,可用情境教学法有针对性地设计模拟富有一定感情情绪的场景。如在本班中,教师把学生带到英雄纪念馆中参观历史英雄的雄姿,在过程中以脍炙人口的英雄故事现身述说,让学生从中体会其思想感情,引导学生在一定的情境氛围中进行思考,激发学生的情感,进而让学生的道德思想升华。

  2.加强对德育教材的改良。随着社会的发展,德育的教材也应适时地更新,选择适合我国国情的德育教材,系统化地向学生传授优良的德育思想观念,进而保障德育的教育质量。提高我国德育领域的规范化,因地适宜,制定一些与本土有着实际联系的家长、学校、乡土、人际交往、美德等一系列教材,激发学生对德育课的兴趣,使德育教育变得既有特色又有意义。在高中阶段,德育的教育变得更加迫切,德育教材的内容应对学生的道德观念、心理品德、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进行涵盖,从而令学生对社会有着正面的认识。

  3.创造良好的德育育人的环境。在德育教育的过程中,应以各种活动和课程实践为载体,让道德教育和思想上的修养做到情景的交融,相互渗透,让学生在对德育教育活动和实践的过程中,对思想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产生优质的变化。在对德育教育的评估中,学校应从实际出发,制定一定的道德规范,从而令学生进行落实执行,再根据此道德规范对学生进行评估。这样,学生就能在学习和评估的结合中吸收德育知识,提高自身道德修养,避免德育教育流于形式。

  三、结语

  综上所述,培养高中学生的道德修养是现代教育中的必然要求,以此对学生的思想观念做出优良的导航,令学生在汲取知识、利用知识的同时,也能对自身的道德修养进行完善,为将来踏入社会、工作、生活做出充足准备。

浅析德育教育中的问题及措施论文2

  摘要:业余运动的训练是当前文化课程的主要拓展训练。在业余运动训练中对学生的文化课程学习和德育教育培养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学校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然而当前的社会和教师对学生参加业余运动的训练产生了错误的认识,忽视了德育教育,只注重运动技能的培训。其实业余训练中加强学生德育教育和文化课程的教育才能本质上使学生提高运动成绩,还可锻炼孩子们的意志力。文化课程的学习和德育教育的重视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的精神,还能使学生服从组织、遵守纪律、诚实守信,积极进取的态度。本文将从学生当前德育教育和文化学习的水*进行阐述,从而保障学生文化学习和运动训练中德育培养二者协调发展。

  关键词:业余训练;文化课程;学习;德育教育

  虽说学生的文化素质水*在不断地上升,但是当前我国文化业余训练中,对于学生的文化课程学习和德育教育的培养还不是很完善,这样就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也不利于体育事业的发展。学生的运动训练主要以学校为主,重视运动员的文化教育。培养学生的德育教育和文化知识水*应该以教学、训练、科研“三位一体”的改革为主[1]。但是对于学生的业余训练应该采取什么措施,并将整个业余训练体质贯穿起来,对于文化知识的学习和德育的培养将会有及其重要的意义,也将影响整个体育事业的发展前景。

  1、当前我国中小学业余训练的状况

  我国对于运动员的教育有两种体质,一种是以体育专业为主的教学,另一种是以全日制普通教学培养为主。前面一种是针对体育特长生的教学,相对于全日制普通的教学来说专业性更强,配备的设施较齐全,师资力量较雄厚,开设的课程较完善。注重理论与实训的结合。另一种是普通教学中的训练模式,教师相对于来说比前者专业性更低,运动训练的时间比较少,体育训练的设备不齐全,课程不受到学校的重视,只是把它当做普通课程的教学模式,因此我国业余训练中对于学生的文化课程学习和德育教育比较欠缺,这样不仅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培养还影响了整个体育事业的发展前景。导致学生的文化学习和运动训练没有协调好也没有得到可靠的保障。

  2、当前业余训练存在的问题

  2.1业余体校学生成材问题

  对于学生的各项运动中选材是十分重要的,往往很多学校对于这样的选材总是忽略,教练只是通过自我观察和别人的举荐,来发现运动人才,将学生招到专业的体校进行培训,经过训练的提高在进行进一步的升华。所以才会有现在的体校生之说,但是教练在选材的时候却忽略了具有潜力的学生,从而造成了人才的流失。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在体校中只是注重体育专业技术的培养,集中考核以成绩为准,但是在这个阶段培养中教师却忽略了学生文化水*的培养和德育教育的培养与发展,造成了学生技能很高,文化水*不是行业内高的差异性。不规范的教学体制导致学生业余文化上的欠缺,质量上达不到标准、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

  2.2影响我国的体育事业

  优秀运动员会受到全世界的关注,但是他们综合素质的低下也将影响整个国家的荣誉,运动员的素质好坏直接影响了对教练的训练意图的想法理解。良好的教育模式可以促进运动员科学化的训练,能充分发挥运动员的潜在力量,创造出最好的成绩和记录[2]。*足球为什么那么差,归根结底的原因是因为文化水*的欠缺,职业道德不强,以自我为中心,不服从裁判的规则,这样不仅造成了学生理论上的欠缺还造成了实际操作上的不足。

  3文化课程学习和德育教育措施

  3.1保证特长生的质量

  参加学校的体训队,进行考核,考核分为理论考核和体育技能考核,当成绩达到了一定的标准就可以进入高校就读,成为体育特长生,这样的选材方式,不仅解决了学生和家长的后顾之忧,还增强了学生的社会价值观,学生为了达到自我的一定标准会自觉的进行学习文化知识和体能训练。从而提高了学生的道德文化水*,保障了运动员的质量。

  3.2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

  增强学校的师资力量,学校提供对学生的全面服务,了解学生的特长,发觉学生的兴趣,制定出一定的规章制度和训练任务,教师要明确自己的责任,提高学生的文化水*,培养学生的德育文化,使学生全面发展,学校要高度重视起学生的文化学习和德育教育。

  3.3一视同仁的培养策略

  对于业余训练中德育教育和文化课程的学习教师产生了一定的偏差,教师只注重培养学生的技能忽略了学生道德品质的发展,在对待差生与好学生教师会产生两者不同的观念,不能同等的对待,应该对差生多些鼓励与支持,对于相对好的学生要教会他们去帮助比自己能力差的学生,从而培养他们互帮互助的能力,这样促进学生与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从而在业余训练的同时更好的学习文化知识与道德培养的上升。

  3.4注重思想道德教育

  思想道德与文化知识是紧密相连的结合体[3]。一个人的好坏评判标准不仅仅只是看文化水*的高低,技能的掌握,而是要看学生的素质培养,素质可以影响人,也可教育人,对道德规范要有一个评定的统一标准,进行规范学生的言行,让学生知道怎样判定自己的对错,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思想教育是学生的基本教育也是重要的课程。学生道德水*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的发展,所以加强学生的德育培养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3.5通过业余训练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学生在业余训练中教师可以进行一些友谊赛,比如拔河比赛,利用这样的比赛促使学生学会团结合作,在学生中灌输集体荣誉,培养学生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的精神。促使学生服从组织、遵守纪律、诚实守信,积极进取的态度,让学生知道集体主义精神的重要性,从而培养他们的德育水*提升。

  4、结语

  学生的教育就像是一项建筑,需要打下牢固的基础,学生的教育也是十分复杂的程序,而道德教育就是学生的基础教学,文化水*的提升可以促使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学生的学习、思想、业余训练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这就需要学校的高度重视,教师的专业培养,才可促使学生全面的发展。注重学生业余训练中的文化课程的学习和道德水*的教育,才可保证学生成为全方位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龚云娥,孙慧峰,晏瑞琴.云南省体育试点学校运动员文化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J].科技信息,2009(8):571.

  [2]姜素青.课堂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途径[J].中学课程辅导(江苏教师),2012(20):64.

  [3]王玲,余清风.陕西省部分高校高水*运动员文化学习现状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0,18(8):88-89.

浅析德育教育中的问题及措施论文3

  【摘要】德育教育是学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道德品质是幼儿自身全面发展的基础。心理学研究发现,整个幼儿阶段是培养道德行为习惯的最佳时期。俗话说:“三岁看小,七岁看老。”人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习惯,可见,我们应抓住幼儿养成教育的关键期,培养幼儿良好的文明礼貌等道德行为,使幼儿终身受益。

  【关键词】学前教育,德育教育

  本文结合笔者多年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对学前教育中的德育教育的看法。

  1.学前幼儿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德育历来被人们关注,尤其是在素质教育成为主旋律的今天,德育更应该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德育是教育者按一定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的、道德的、政治的教育。幼儿时期是人生的启蒙期,是塑造健康人格和形成良好道德素养的重要时光,但是从当前独生子女所处的家庭环境看,道德熏陶和教育不容乐观,众星捧月的地位,家长重智轻德的教育观,使我们的幼儿从孩子便养成了任性,骄傲等道德意识和行为。部分独生子女在一定程度上都具有不良个性和品质,如脾气大,个性固执,挨不得批评,不懂礼貌,打人,遇到困难爱哭等等。因此,在幼儿园的教育中加强德育教育更显的十分重要。我们要让幼儿从小怀有感恩的心,从小尊重人。

  学前幼儿的德育是指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的对学龄前儿童进行道德品质教育,培养他们良好的品德、文明习惯和个性。幼儿出生后,在适宜的生活环境下发展很快。只有全面、和谐地发展,幼儿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为其一生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忽视了任何一个方面的发展,都将阻碍幼儿的健康成长。

  思想家孔子曾告诫人们:“少若成天性,习惯如自然。”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说:“人格教育端赖于6岁前之培养。这个时期培养得好,以后只顾着他继续增高地培养上去,自然成为社会优良分子;倘使培养不好,那么习惯成了不易改,倾向定了不易移,态度决了不易变。这些幼儿升入小学,教师需花费九牛二虎之力,去纠正他们已成的坏习惯,坏倾向,坏态度。”由此可见,在学前期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意义重大。

  2.如何在学前教育中渗透德育教育

  2.1 幼儿老师要了解学生。幼儿老师们常说“爱生如爱子”,但真正能做到这一点的教师,又有多少呢?原因就在于她们不是真的了解幼儿。尽管每天都在认真地关爱着自己的学生,可是关爱方式方法,让许多孩子无法接受,让孩子感到很难受。

  知人才能善教,善教须先知人,搞好幼儿教育工作,首先要全面深入地了解幼儿的心理特点及兴趣、爱好、特长、品质和性格,了解孩子的家庭状况和社会交往情况,并建立起完整的个人档案资料。同时,还应注意随时了解和研究幼儿的变化,以便充实和修改,在全面了解每个幼儿活动规律和思想状况的基础上,根据幼儿不同情况分别给他们制定出近期和长远奋斗目标,开展个别教育。

  2.2 要让幼儿感受爱、学会表达爱。师生关系是指幼儿园教师与幼儿之间心理上的关系和距离,这个“关系”和“距离”通过师生间的交往得以实现。良好的师生关系必须是以爱为基础的,具体表现为关心、爱护、尊重、理解、沟通,由此营造出轻松愉快的精神氛围。良好的师生关系会使幼儿不断地积累情感经验,更愿意接受教师的教育,幼儿只有在有了良好的情感后,才会以相应的关心、友善的方式表达他对周围人的爱。

  作为教师,应积极地与幼儿进行情感交流,建立彼此信任的师生关系。在孩子入园初期,教师除了要做到对幼儿每日抱一抱、亲一亲外,还必须保证与每个幼儿有个别游戏与交流的时间。在游戏中,教师与幼儿谈谈他喜欢的亲人,喜欢的玩具,喜欢的衣服和高兴的事情等,这样会逐步培养幼儿愿意和教师说“悄悄话”的习惯。

  2.3 要捕捉最佳的教育时机。在一日生活中,教师要善于审时度势,研究幼儿的生理、心理特点和教育规律,把握好教育时机,做到有的放矢,抓住生活中的事件进行教育。如:几个孩子在一起玩耍时,常常发生争抢现象,这是由于他们不具备分享行为没有建立良好的分享规则所致。这时我们可以树立一定的榜样。还可以给幼儿讲《孔融让梨》的故事,让幼儿知道先他人后自已,这是人际关系中的行为信条。当幼儿玩玩具发生争执时,我们可以引导幼儿轮着玩,换着玩或者按照先来后到共同玩的规则来分享,使幼儿在潜移默化中逐步走出自我中心的思维境界,养成谦让、等待、分享、合作等良好品德。再如:吃饭时借着幼儿扔不喜欢吃的菜和吃不了的馒头就可以通过古诗《锄禾》让幼儿懂得粮食的来之不易以及农民伯伯的辛苦劳作,从而弘扬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在日常生活中,处处都是教育幼儿的活教材,只要教师善于留心生活,进行联想和挖掘,以活生生的例子教育幼儿更具有说服力。

  2.4 要加强师德修养。师行无小事,处处皆楷模。教师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都给孩子直接的影响。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教师是幼儿的镜子,幼儿是教师的影子。可见教师形象教育的重要性。幼儿对教师的崇拜心理,使他们对教师的各种行为都会认真地模仿,可见教师对幼儿的心理发展和品德形成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其身正,不令其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要以身作则,处处做有心人,要求幼儿做的,自己要先做到,不许幼儿做的,自己坚决不做,教师要用自己文明的语言、行为为幼儿做出榜样。用自已的实际行动去教育和感染孩子。榜样的力量是神奇的,教师的健康、优秀的品德,良好的行为习惯在不知不觉中孩子就仿效了。教师的天职不仅是向孩子传授知识,同时也是孩子思想品德的塑造者。优秀的教师应当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修养,不断完善自已的道德品质。这样才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培养高智能的人才。

  2.5 幼儿教师要有爱心。记得一位名人曾经说过“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好孩子。”作为幼教老师,教育好孩子是我们的最终目标,要想实现这个目标,就需要我们在日常的保教工作中全方位地奉献出我们的爱心。

  “教育技巧的全部奥妙,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孩子”。给孩子爱心,他就会认可你;给孩子爱心,他就会亲近你;给孩子爱心,他就会喜欢你;给孩子爱心,他就会感到幼儿园如家一般温暖;给孩子爱心,他就会在学习和生活中去关爱别人。在幼教的日常工作中,爱心的体现无所不在。比如,帮忙孩子系好带子、穿好衣服、盖好被子是爱心;尊重孩子、信任孩子、鼓励孩子是爱心……爱心是重要的,有了爱心,我们就会在日常的保教工作中,全身心地投入,把这种博大而宽宏的爱心不断地转换成日常保教活动的耐心,责任心。从有利于孩子心理和生理健康成长的角度出发,不断加强自身幼教专业素质的提高,精心设计好每一个教学活动计划,让孩子在幼儿园健康快乐地成长。

  总之,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应注重幼儿的德育培养,为形成、发展、巩固幼儿良好的个性奠定基础。

浅析德育教育中的问题及措施论文4

  学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是育人的阵地。而中职学校更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大批高素质技能型劳动者的主阵地。职校毕业生大部分要从学校走向社会,走向各种工作岗位,就必须对他们进行择业教育、创业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培养他们吃苦耐劳、团结协作、互助友爱、无私奉献的精神。因而德育教育显得尤为重要,也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前提。

  一、加强中职学校教育的必要性、紧迫性

  (一)从中职学校学生现状来看:由于目前中职学校的学生都是上世纪90年代初出生的,他们大多是独生子女,是在蜜缸里泡大的一代,经过了普通高中的层层筛选,来校就读的学生在学习、能力、素质等方面普遍低于普通高中生。中小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应试教育是导致学生素质两极分化的重要原因,很多学生把许多不良行为带进校园:上课进进出出、吃东西,碰到老师熟视无睹、乱扔垃圾、说脏话、旷课、逃学、聚众斗殴、违反规章制度等现象非常普遍。这给中职学校的德育工作增加了难度,增强了紧迫感。

  (二)从社会环境看:不良思想文化对学校德育工作产生了很大的冲击。在改革开放中,由于受社会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西方资本主义腐朽糜烂的生活观,通过影视或网络传入我国,像洪水猛兽般腐蚀着我们青少年的思想,使学生的价值观呈多元化趋向,拜金主义、个人享乐主义等消极情绪时有存在,甚致有部分学生半夜爬围墙出校门,到网吧通宵上网。加上社会上某些人的认识偏差,“职高无用”论使他们厌学情绪普遍高涨。因此,如何管好学生,使他们勤学、好学,培养他们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成为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重大课题。

  (三)从家庭教育看:现在独生子女家庭多,很多学生的父母外出打工,他们跟爷爷奶奶生活,由于缺少父母的管束,加上隔代的溺爱,使孩子变得自私、缺乏同情心、大手大脚、好吃懒做、不思进取,怕苦怕累,经受不起大的挫折,缺乏独立生活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也给中职学校的德育教育增加了难度。

  二、当前中职学校德育教育的误区

  (一)指导思想不端正,对德育教育的内涵理解片面。长期以来,由于片面追求升学率和就业率的影响,只强调学生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掌握,却忽视了学生思想道德的培养,把智育当“硬件”来抓,德育当“软件”可有可无,结果“软件”真的软了,“硬件”也没有真正地“硬”起来。同时,对德育教育的内涵理解片面,一是把德育简单地理解为纪律教育,造成学生们搞好卫生是为了保住流动红旗,守纪律是为了维护集体荣誉的思想,给德育教育蒙上急功近利的色彩。二是把德育等同于思想教育,忽视了学生道德行为方面和个性心理素质及能力方面的培养,使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劳动观念、公民道德、坚毅勇敢品质和自我管理能力等各方面欠缺。三是以智代德,一俊遮百丑,长期以来的“成圣成贤”的单一价值观念浓厚,培养出来的学生是“高智低能”的“废品”,有些甚至是“高智低德”的“危险品”。

  (二)由于中职学校生源因素的原因,导致对学生的过分溺爱。多年以来,由于社会上新的“读书无用论”的产生,及学生、家长对中职教育的认识不全面,再加上社会民办职校如雨后春笋般的出现,导致中职学校的生源严重不足。学校本着学生是“上帝”的观念,过分溺爱、迁就学生,表现在对校规校纪的执行放松,对违纪违法的学生宽容。现在的学生思想走越来越开放,生活方式也越来越新潮怪异,中职生恋爱不仅蔚然成风,还的愈演愈烈之势,学校对此只作轻微处理,目的是减少生源流失,对违纪严重的问题学生,学校作出的解释也是:招生不易,正面教育为主吧……

  (三)德育内容空洞枯燥,德育方法陈旧落后、简单粗暴,理论脱离实际。学生为什么对德育感到枯燥乏味,主要是活动停留在“口号式”、“文件式”,学生不理解、不接受、甚至反感。活动轰轰烈烈,学生表面积极参与,而心灵静若止水,不能起到唤醒、激活与弘扬个体道德潜能中积极的、建设性的因素,缺乏吸引力和感染力,其结果只能是低效或者无效的。

  三、加强中职学校德育教育的几点建议

  在新的形势下,如何走出困境,增强德育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实效性,成为德育工作者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1、根据中职学校学生思想道德现状,改进思想道德建设格局。根据上述中职学校存在的问题,使我们明白,如果还是用概念化的空洞理论说教,运动式的一阵风的做法等“老传统”“老经验”来进行德育教育已经行不通了,或者是仅仅通过开设德育课程,仅仅依靠学生管理部门和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也还是不够的。我们得改进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格局,形成一个以*校长为主的学生管理部门,班主任为骨干,科任老师和学校其他人员都参与的学校德育工作机制;形成一个以德育教学为主、各种活动为辅的德育工作渠道;形成以爱国主义教育、法纪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主线的德育内容体系;形成以德育教育为主,各种活动潜移默化为辅的德育工作方法体系。通过构建一个全员参与、全程管理、全方位渗透的德育工作格局,使中职学校的德育工作更具针对性。

  2、根据中职学生的专业特色,以专业社会实践为契机,深化职业道德教育。中职学校学生有着很强的专业对口特色,从他们一进入职校的大门起,就是为了某一些“专业”,而这一“专业”又和学生毕业后所要从事的“职业”有着密切的联系,因而,在中职学校的德育工作中,要以具体的某一职业的职业道德规范为入口,一方面在专业课程的课堂教学及实际操作中引导学生了解社会对该专业人员的道德需求;另一方面,加强社会实践基地的建设,在具体职业环境的氛围中,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开展有针对性的德育工作,使中职学校的德育工作更具实效性。

  3、根据中职学校学生心理特点,加强心理辅导咨询工作,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现代的中职生生活在多元世界里,信息渠道广泛,多维观察社会,认识观念上的意识较强,多了一些主见,多了一些个性。学校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及时疏通学生心理中的不满、烦闷、逆反、嫉妒、自卑、焦虑、急躁等为良情绪,加强与学生的心理沟通,拉近师生的距离,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提高德育教育的实效性。

  4、强化师德建设,优化德育干部队伍。师德教育是搞好德育工作的前提和关键,德育工作者应加强培训和学习,了解德育的新动态,接收管理新知识,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和管理水*,特别是对年轻德育工作者采取以老带新的结对子的方式,以提高他们的素质。

  5、严肃校纪校规。学校只有严肃执行校纪校规,才能创造优良的校风、学风和班风,才能弘扬正气,顺利地实施德育教育,对严重违反校纪校规的学生,应严肃处理,决不姑息养奸,只有这样,才能构建和谐校园。

  德育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应随时代的发展而采取相适应的方式和措施,只有这样,德育教育才能春风化雨,育人成才显神效。

浅析德育教育中的问题及措施论文5

  一、教会学生必要的文明礼仪,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

  礼仪是一个人道德水*的外在表现,是道德培养的助燃剂,正确的礼仪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学校要营造文明的校园环境,重视教师的言传身教,教会学生团结友爱、尊重他人,让学生学习文雅的谈吐、和善的态度,并且让学生由衷地领会礼仪的内涵,切身体悟礼仪的益处,在日常生活中自觉地运用,努力提升自身的道德水*。学会礼仪更多的是让学生学会自律,而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更需要规章制度的约束和社会舆论的监督,是他律。学校要制定和完善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并加强监督,严格执行,逐步规范学生的行为,养成良好的习惯,从而提升学生的自制能力。

  二、加强道德法制教育,突出职业教育的特点

  技工院校的学生对道德和法律的认识有所欠缺,教师应该加大道德和法律方面的教育教学。德育要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体现时代特点,注重时效性、真实性,以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教育学生,结合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力量,发挥各方力量的优势,形成合力,开展德育教育工作。技工院校办学的特点是以就业为导向。学校在德育教育时应突出职业特点,加大职业道德的学习和培养,引导学生在日常的技能锻炼中逐渐形成优良的职业道德。通过学生的专业实习实训,强化学生的职业观念、职业操守,帮助学生排困解忧,更好地适应社会。

  三、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做好心理疏导工作

  技工院校的学生正处于青春叛逆期,心理不成熟,波动较大。学校和教师要创造和学生交流沟通的机会,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及时发现学生心理波动的苗头,疏导学生的心理问题,帮助学生形成坚强的品格。同时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内外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发现美好,疏解自己的内心。教师还要合理运用赏识教育理念,发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及时给予鼓励,消除技工院校学生身上普遍存在的自卑心理。

  四、结语

  育教育是技工院校教育教学的主要内容,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必然要求。技工院校教师必须认真思考,找出切实可行的方法,改进德育教育。


德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渗透浅析论文5篇(扩展2)

——浅谈德育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渗透论文

浅谈德育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渗透论文1

  摘要

  中学化学课程标准指出“在新时代背景下构建高中化学课程体系,充分体现化学课程的人文内涵,发挥化学课程对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积极作用”、“结合人类探索物质及其变化的历史与化学科学发展的趋势,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化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形成科学的世界观”。本文作者从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德育意义出发,从五个方面提出了进行德育的策略。

  关键词

  中学化学教学;德育功能;策略

  中学化学新课标指出:寓思想政治教育于化学教学之中,以达到中学化学教学的目的。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是化学教师义不容辞的义务和责无旁贷的责任。

  一、化学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意义

  学生的德育是素质教育的重中之重。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道德是树人的根本”。原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同志指出:“必须把育人看作是头等重要的事情。因为一个人学业上的缺陷并不一定会影响他的一生;而道德、人格上的缺陷却可能贻害他一辈子”。在化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强调化学科学的育人功能,纠正化学教学中的唯科学化倾向,就是要求化学教学要关注学生的人性发展,强调人与自然、社会协调发展的现代意识。让学生将学习化学知识与认识社会、解决与社会相关的化学实际问题相结合起来,培养其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利用结合点,发挥化学教学德育功能

  1.充分挖掘化学史中科学家人格魅力的榜样示范作用,塑造学生的高尚人格

  一部化学科学的发展史,也是人类的奋斗史。挖掘存在于化学知识背后的一些活生生的事例,用科学家在创造伟大业绩时所表现出的伟大人格魅力去影响教育学生,对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世界观,会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例如我在讲到元素氟时,向学生介绍:由于氟单质的活泼性和毒性极大,因而长期未能分离出来,为了研制它,英国化学家戴维曾受氟的毒害病倒好几个月,乔治和托马斯也为研制氟而严重中毒,鲁耶特和尼克雪为研制氟不幸殉难。在这种情况下,法国化学家莫瓦桑不畏艰险,不怕牺牲,仍坚持不懈,终于在1886年获得成功。让学生走进化学家丰富而多彩的精神世界,与大师们交流对话,沐浴人性光辉,逐步使学生在挫折前表现出一种顽强的斗志,从而在学习中自觉地去砥砺自己的意志。

  2.通过中外科学家的感人事迹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化工之父侯德榜博士,从小热爱祖国,学习勤奋。留美8年获博士学位后,放弃国外的优越条件,以赤诚的爱国之心回到祖国,建起了具有世界先进水*的永利碱厂。“七七”事变,天津沦陷,日本鬼子威逼永利合作时,侯德榜态度坚决,断然拒绝,后率众入川,筹建了川厂。在他的努力下,经过多次的摸索和试验,终于发明了“侯氏制碱法”,名震中外,为中华民族争得了荣誉。

  丹麦著名物理学家玻尔在二战时期被迫离开被德国占领的祖国。为了表示他一定要返回祖国的决心,把诺贝尔金质奖章溶于王水隐藏起来。后来纳粹分子窜进玻尔的住宅,而那瓶溶有奖章的王水溶液就在他们的眼皮底下。战争结束后,玻尔又从溶液中还原提取出金,并重新铸成诺贝尔奖章。重新铸成的奖章显得更加灿烂夺目,因为它凝聚着玻尔对祖国的无限热爱。科学家的这些热爱祖国的动人事迹,可以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热爱祖国的优良品质。

  3.利用教材通过环境保护教学,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及社会责任感

  教材中,包含许多与环境保护有关的内容,例如:在讲“硫和氮的氧化物”一节时,组织学生相互讨论工业生产对环境造成的污染的严重性。穿插汽车尾气的排放、氮氧化物造成的光化学烟雾,如英国的烟雾事件,美国的光化学烟雾事件。进而有的放矢地讲述了世界环境污染最著名的“八大公害”和“十大事件”,让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防止污染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让学生明确化学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明确发展经济不能走先污染再治理的老路,要提倡绿色化学,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工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从而树立学生的绿色化学思想。

  4.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化学教学中可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适时进行辩证法思维的训练,培养他们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事物的运动是充满矛盾的运动,这是辩证法的核心。如:在“氧化――还原反应”一节的教学中指出,氧化与还原是两个对立的概念,他们存在于同一反应中,相互依存,既对立又统一。这样教学不仅使学生更深刻理解氧化――还原反应这对概念,而且进行了辩证唯物主义教学。

  5.用科学家的故事进行科技伦理道德教育

  道德伦理能净化心灵。在高中化学教材中,大部分思想教育内容并不占明显的地位,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发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贯穿于对知识的分析中。在学习有机化学时,学生曾遇到一道以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发明:阿斯匹林为题材的练习。我不失时机地引用了发现阿斯匹林的故事进行伦理道德教育。故事虽短,但教育效果不言而喻。这样的例子在化学中还很多,只要教师充分挖掘新课程教材,是可以找到德育教育的素材的。

  总之,根据化学学科特点,教师充分利用化学知识的结合点,发挥对学生德育功能,但注意要提高渗透的自觉性,把握渗透的可行性,注重渗透的反复性。以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教育目的。


德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渗透浅析论文5篇(扩展3)

——浅析项目教学法在课程中的具体应用教育教学论文

浅析项目教学法在课程中的具体应用教育教学论文1

  一、关于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是指通过师生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它将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交予学生独立完成,从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与实施,到完成后的评价,都由学生具体负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起到咨询、指导与解答疑难的作用。项目教学法的目的是在教学中把理论和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潜能,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二、项目教学法在《分析化学》课程中的应用

  《分析化学》是中职学校化工专业学生的核心课程之一。在教学中,教师应如何处理好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既能学到理论知识,又能培养动手能力,以达到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摆在教师面前的一道必须探索的、不可回避的重要课题。本文以讲授“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标准溶液的配制”为例,通过一定的项目让学生完成实验设计,通过实际操作,从中学习和掌握溶液配制方法、物质的量浓度计算、分析天*的使用及容量瓶的使用。

  1、分析教学内容,确定项目任务。项目教学法整个教学模式是以项目为中心,围绕达成项目的完成来组织教学过程,因此精心准备和策划设计恰当的项目,是实施项目教学的关键,所以在确定项目时应综合考虑以下几方面的因素:

  (1)所选项目应紧扣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在设计项目时,要以教学大纲为指导,力求使大纲中的知识点融合到各个项目中去,学生通过操作项目后,可以概括性地了解所学的职业的主要工作内容以及胜任这些工作应具备的基本技能。

  (2)项目的难易程度应适宜。确定项目时,既要考虑教师的自身能力,也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水*,恰当的项目应是教师自己能把握的项目,也是学生乐意去做的项目。

  (3)项目应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分析化学是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为了突出教学的实践性,项目的选择应该就地取材,即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确定项目方向。例如,“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标准溶液的配制”教学目标是使学生会计算所需基准物质的质量,分析天*的使用和容量瓶的使用;培养学生实验动手能力,为将来从事化工生产打下基础。结合教学任务,需要配制0.1mol/l氢氧化钠标准溶液,要求学生掌握溶液配制的方法,并根据资料按照操作步骤自己设计0.1mol/l氢氧化钠标准溶液配制的具体步骤,并精确计算所配的氢氧化钠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因此,确定项目为“0.1mol/l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配制”。

  2、项目教学准备期

  (1)教师的准备:项目教学法是一项系统工程,与传统教学法相比,过程更复杂,对教师的要求更高。因此,在实施项目教学之前,教师应精心进行课前准备工作。首先应对项目任务进行分析和研究,查阅大量的资料,收集相关的知识及案例,了解溶液配制所需的仪器;接着制定好项目工作计划和项目的操作流程等指导性的资料;最后要向学生作简要的实施动员大会,向学生说明项目的意义与作用,激发学生完成项目的兴趣。

  (2)学生的准备:项目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开放式教学方式,为提高学习效率,学生必须认真对待,提前阅读相关教材,准备一定的相关知识,注意预习相关课程,获取相关企业资料,为进入实验室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3、项目实施阶段。

  第一步就是对所教班级的学生进行分组——建立合作学习小组,也就是项目开发小组。教师根据每个学生各方面不同的特点,如年龄、性别、个性、学习成绩、学习方法和语言能力等,把程度参差不齐的.学生安排在一个小组,促使来自不同个性、不同特点的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建立相互信任、了解和欣赏。组员人数要适中,一般每个小组确定3~5个成员,每个小组由其成员推选一名组长,组长的职责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制定本小组的开发计划以及负责本组各成员的工作任务分配、监督实施等各个方面的工作。

  第二步是按计划完成项目。这一阶段以学生的自学和相互协作为主,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地去尝试,此时学生应明确自己的角色,并站在角色的角度去观察思考,去分析决策,体验工作的艰辛,激发个人潜能和创新能力。同学相互之间进行技术交流和经验交流,互相学习,互相提高,矫正错误,共同探索完成任务的不同方法。每个模块完成后,教师根据实验项目的要点对学生完成的模块项目进行阶段考核,并及时评价。

  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配制”具体实施步骤如下:首先分组,每一班级分成四个小组,由组长安排具体工作。组长召集全组成员召开小组会议,分派任务。然后项目小组各成员进入项目角色,努力完成项目任务,这些任务包括根据项目要求设计操作流程;根据操作流程首先计算所需基准物质氢氧化钠的质量;用分析天*准确称取所需氢氧化钠的质量,这就要求学生查阅电子分析天*的使用方法;接着溶解转移至容量瓶,学生还必须查阅容量瓶的使用规则。

  4、项目成果的提交与评价。当整个项目实施结束后要进行总评,总评应体现公*、公正、公开的原则,应采取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总评的方式。评价还应结合不同项目的特点,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将项目评价和学生个人评价有机结合。如“0.1mol/l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配制”项目评价根据实践经验制定了项目评价表和学生个人评价表,在评价过程中,参照评价表,兼顾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对项目完成情况和学生个人在项目学习过程中的表现相结合进行评价。评价的目的不应只评出分数和名次,更应指出问题所在,并给出具体改进及修改建议,让学生在下一个项目学习中表现得更出色。

  总之,项目教学法是一种教和学的模式,它集中关注某一课程的中心概念和原则,旨在把学生融入有意义的任务完成的过程中,让学生积极地学习、自主地进行知识的建构,以现实的学生生成的知识和培养起来的能力为提高成就的目标。因此,在今后的化学教学中要不断地根据最新的化学工艺发展情况对各项目的教学加以完善,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的目的。


德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渗透浅析论文5篇(扩展4)

——浅议体育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论文5篇

浅议体育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论文1

  摘要:随着“科教兴国”在我国大地上勃然兴起,体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初露曙光。尤其是《体育法》、《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颁布实施,把学校体育又推向一个新的历史彼岸。作为学校体育工作者面临的任务之艰巨,责任之重大,担子之沉重,自然不言而喻,许多新问题都等待着我们去世思考、去解决。作为体育教师,我们也应适应时代的需要,构建新的教学模式,完善课堂教学结构,在创新上下功夫。

  关键词:初中体育;教学;方法

  现就体育教育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发表自己的一点浅见。

  1体育教师,懂得体育肩负的历史重任

  体育教师要担负起这一使命,我想必须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素质:

  1.1品德素质。“师者,人之楷模”,说明教师应为人师表,要做到为人师表,首先就应有高尚的思想道德素质。它包括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正直、进取、敬业、协作、献身未来等方面。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自身的教学实践中重德行、慎操守、严律已、鄞治学、遵师道,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体育人才。

  1.2知识素质。体育教师应有精深的专业知识,练就扎实的基本功。由于未来社会知识更新加快,高科技的广泛应用以及多学科的相互渗透,体育教师应有精深的专业知识,还需要广博的相关学科的知识,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

  1.3能力素质。体育教师应有较高的组织教学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教育疏导能力、超前教育能力、开拓创新能力等。其中开拓创新能力在现代体育教育中显得尤为重要。

  2通学生心理,做到启导得法

  当今初中生,大部分是独生子,是在恭维话中长大的一代。当他们遇到突发事件时,教师应该“冷”处理而不能“热”加工,更不能挖苦嘲笑甚至体罚,这样,只会适得其反,或者事们功半,我们应该因势利导,正面诱导,做耐心细致的说服教育工作,让他们从根本上、从内心深处认识错误的存在,并寻求改正的方法,这样的教育才会行之有效,学生才会心服口服。当然,教学中必须先了解学生个性,所谓“导人必因其性,治水必因其势”就是这个道理。就课堂教学而言,教师还必须通过有效途径,首先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沟通学生的心理,把握学生的心理实施教学。瑞士著名教育家裴斯泰洛齐,精辟地指出:“教育要心理学化”。所谓心理,是大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教学就是要调动学生的大脑,积极参与,认真后动,处于正常的兴奋状态,发挥心理功能。教师就应有机发挥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做到教学心理学化,来达到预定目标。如现代学生中普遍存在着的问题是中长跑教学,任务最难下达,目标最难达成,但只要把握学生心理,教育得法,一切问题都可迎刃而解。首先要让学生懂得中长跑的锻炼价值,它能促进人体骨骺的生长,使人体骨质增厚,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提高肺活量及人体免疫能力,增强人体肌肉力量及弹性。其次,让学生懂得它可以培养人的吃苦耐劳精神及坚韧不拨的意志再次,可以通过不同的游戏方式,消除学生对中长跑的恐惧心理,使整个锻炼过程充满愉快、欢乐的气氛,让学生在享受体育乐趣的同时,发展学生的能力素质,达到强身育心的目的,完成中长跑的教育内容。

  3沟建新的教学模式,在创新上下功夫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向纵深发展,国内外一些新思想、新观点、新理论、新知识不断渗入到体育领域。因此,我们也应适应时代的需要,构建新的教学模式,完善课堂教学结构,在创新上下功夫。如经过几年的实践,提出了“启动—操作—回授—创造—因归”的课堂教学新模式。“启动”如航轮起锚,即将远行。就是指上课刚开始,通过游戏、艺术操、舞蹈等形式,既让学生做好准备活动,调节注意,又激发起学生学习兴趣。“操作”就是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指导学生进行训练。“回授”就是启发学生回顾操作过程,总结经验教训,对不到位的动作,教师再作点拨讲授,力求使每个学生都能完成目标。“创造”就是利用学生在课堂学习所得,指导他们向外迁移拓展,进行类似的活动或对本课的训练环节以质疑,设计出更完善的动作或更理想的环节,使他们由模仿到创造,提高能力,深化教学效果。“回归”就是如大海退潮式的由汹涌到*静的回复过程,主要是小结本课所学知识,做好放松运动。同时,我们还重视改革课堂结构,做到多样化、韵律化、趣味化、愉快化,通过多种途径,发展学生的个性,全面提高学生对体育的认识,培养其对体育的举及自觉锻炼的习惯,做到“寓教于乐”。

  4遵循“乐学”原则,使课堂成为一片乐士

  传统的体育教育强调以教师为中心,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课堂教学程式化、强制化、训练化。这样的教学使学生“身顺而心违”地练习。要改变这一现象,使学生喜学、乐学,又让其知道学习的目的和意义。我想,在课堂教学中应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4.1新型的师生关系。要改变“严肃有余,活泼不足”的体育教学,真正创导学生“乐学”,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至关重要。教师要清楚地认识到,教师是在教育学生,教师既可以是学生的导师,又可以是学生的伙伴,还可以是学生的听众。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才能真正教学民主化,使学生处在一种自由宽松、生动有趣的情境中学习,他们学习的内在动机和求知欲望才得以诱发和报偿,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才得以充分的发挥,教学效果必然增强。

  4.2改变教学过程中僵硬、枯燥的教学,激发学生“乐学”。在以往的体育教学中,由“训”、“练”的过程占了主导,“学”和“玩”的因素均受到轻视甚至排斥,因此,“训练化的教程”难免带有僵硬和村燥的缺陷,鉴于此,教师应不断变化教学过程,使其最大限度地有助于学生摆脱陈规陋习,给学生“学”和“玩”的时间。如耐久跑课,教师在学生面前直呼:“今天我们是耐久跑”。那么多数学生一定是听而生畏,象鼓足的皮球一下子泄了气,如果教师换一名话说:“今天我们是游戏,内容是运球、跳绳比赛”。学生们一听,“哗”一下子来了劲,而且马上想跃跃欲试。教师可因势利导,运用巧妙的语言来激励学生,利用学生的兴趣、爱好,让学生在快乐或充满激情的气氛中不知不觉地完成最难达成的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

  总之,应该真正使课堂成为一片乐士,变要你练“为我要练”使学生感到课堂的每分钟都是一种享爱,让他们的个性得到生动活泼,主动和谐的发展,达到强身、健体、育心的目的。

浅议体育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论文2

  1现状分析

  我国的中学体育教育始终以高考为终极目标,导致我国青少年健康存在种种共性问题。据教育部、科技部等部委从1984~2004年组织的数次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报告显示,*学生的耐力素质在20年里持续下降,速度、爆发力、力量素质呈阶段性下降,学生中超重与肥胖检出率不断增加,25%的城市男生是“胖墩”[1]。由于学习压力大、睡眠不足、饮食不科学、运动严重不足及其家庭原因,致使我国青少年身心理健康水*堪忧,这样的教育是不符合我国体育大国实际发展要求的,因此,要开展适合青少年身心发展需要的体育运动,提高中学生身体素质,培养一种终身体育的意识;依据我国体育改革提出的,中学体育教学要以健康体育为教学目标;学校体育教育工作应从校本管理工作入手,规范和完善学校体育教学规章制度,强化教师的综合素养以及深化体育教师对学校体育教学目标的理解,工作的重点应是通过开展合理有效的体育运动项目及其于其相适应的教学方法,改善我国青少年群体的体质健康问题,最终达到实现少年强则国强的体育大国的体育发展策略。

  2中学体育教学存在的现实问题

  2.1我国学校体育思想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

  针对我国不同区域中学体育课的开展及其在我国经济建设迅速发展的今天,怎样统一初级体育教学思想,一直以来都是教育学界关注的焦点,加上国内外的学术交流更使得学校体育思想无统一的定论。查阅我国学校体育思想的演变和发展的历史综述,发现学校体育理论的革新与学校体育实践活动更新不一致;学校体育理论革新比较快,但缺乏有效的实践理论支撑;更为严重的是对国外体育教学思想未做完全深入了解的同时,就把外体育教学思想融入到我国学校体育教育工作中来,这是完全违背我国的国情。怎样建立一个统一的健全的初级体育教学思想,满足我国经济发展需要、满足人们对健康的渴望、符合青少年身体发展规律的需要等为宗旨的初级体育教学。充分考虑个人需要要与国家、社会需要相结合,继承和借鉴好的体育思想,改革和创新新的体育思想,充分发挥*学校体育特色教育思想。

  2.2要强化学校的管理体制

  新*成立以后,我国经济建设与发展,逐步实现了不同阶段历史使命,使得我国经济发展逐步走向规范化与科学化。体育运动是展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载体,对体育起决定作用的是我国青年群体体质的现实状况,良好的教育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基础,学校应加强对体育管理体制制度。要以形成的的三级课程管理体制为基础,探索适合我国不同区域发展要求以及不同区域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开展有特色的学校体育。国家要进一步完善和改革学校体育管理体制,加大对农村体育教育资源的投入,调整结构模式,提高学校体育管理效率,以促进学校体育的发展,更好的服务于人民。

  3提高中学体育教学水*的策略

  3.1更新体育教学的思想观念

  许多研究表明,体育锻炼除了能够达到强身健体的作用外,还可以开发人的智力,降低人的消极情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有压力,产生消极思想,从而出现厌学、逃学现象。适度的体育锻炼,是使得身体机能不断增强的有利方式,体育锻炼对排泄不良情绪,对人格的完善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革新学校、教师、家长以及学生对体育健康教学的认识,认清体育教学在改善学生体质健康中的的作用,做到从思想上提高对学校体育教育工作的认识,合理看待体育功能的多元化,最终建立学校、家长和教师三者相协调的关系网,共同帮助学生增强自身的体质健康。学校体育老师应该以“健康第一”、“快乐体育”为教学主导思想,重视对体育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更新,通过编排与项目相关的趣味游戏,提高学生参与运动的兴趣,实现“健康第一”、“快乐体育”的教学课堂;学校还应建立学生个人管理信息,做到与家长有效沟通,共同督促学生参与运动,培养经常参与运动的习惯;学生应该对体育课重视,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有一个强健的体魄才能应对课业负担和压力,依靠体育活动还可以调节身心的*衡、疏散郁气,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应对其他学科的学习,学生应该养成在文化课学习时间好好学习文化课,在体育课时间好好进行体育锻炼,提高学习效率才是关键,不应该拼时间。

  3.2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和职业素养

  中学体育教学以人为本的策略实施的成败,中学体育教师应具有良好的运动技能、运动知识,同时具有结合新的知识元素专研体育教学方法,做到与时俱进。在中学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应该深层次的理解“健康第一”、“快乐体育”、“终身体育”的内在涵义,结合不同学校体育运动开展现状及其学生个人特征,做到科学教学、正确引导、合理规划。学校方面,重视对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的考核与监督,要求体育教师在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的同时要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重视对中学体育教师事业心的培养,只有具有良好的事业心,才能在教学不断探索、发现新事物、探求新的体育教学规律,做到在课堂把有价值的体育知识与技能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生,激励学生以“健康体育”、“快乐体育”为基准,建立正确的运动理念,为以后我国体育运动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3.3对体育教学体系进行创新

  学校体育教学的体系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效果,要想在教学中收到良好的效果,必须在原有的教学基础上进行创新。在学期开始前,教师要对学生所喜爱的体育项目进行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安排本学期所授课内容。另外,教师上课形式要灵活多样,不能一味的准备活动跑步,学习新内容,然后复习、放松练习、下课。依据运动训练基本训练原则、运动技能形成的特征以及青少年儿童的个体体质的差异,增加相应的特色辅助练习、体育游戏、趣味比赛,培养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兴趣。比如在教授武术套路五步拳的课堂安排上,准备活动可用游戏代替跑步热身,新内容的学习可以不按套路进行教学,把五步拳拆分进行教学。教师再把五步拳的套路教授给学生,这样不但锻炼学生的自主能力,还可以让他们通过比较自己编排的内容和编排好的内容对武术套路有更好的认识和理解。所以,对教学体系的创新,要在学校体育教学基础上,专研适合青少年儿童身体发展规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使得体育课堂充满欢声笑语。

  3.4体育教学设备要引进和更新

  在学校体育教学中,改善学生个体的机能,需要专业的器材结合相应的训练动作指导,逐渐增强学生个体的体质健康。因此,各个地方*的*门和学校应该成立专门的财政支出中心,为学校购买所需的体育用品和健身器材。学校应注意体育器材的引进和更新,因为旧的体育器材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对学生造成危险。*部门要对各个学校进行检查,以防有的学校会为了减少开支对体育器材不进行更新。学校要对体育基础设施定期进行维修,修建篮球场、网球场等标准的场地,以满足体育教学和学生的各种所需。体育教师要充分利用学校的各种教学资源,对场地设施要有计划的使用,不浪费学校资源,保证学生各项体育锻炼所需。

  4结语

  我国中学体育教育思想有待进一步完善,充分发挥体育教育者的学科资源优势,使得中学体育教育对人的培养适合体育大国对体育人才的要求,从而促进我国体育大国的发展更加的完善。对于不同区域学校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应结合不同区域体育开展的实际状况、学校体育设施的实际状况、学生个体体质的差异性等因素。

浅议体育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论文3

  一、我国目前体育教学的背景

  随着国家高等教育呈现出急速扩张的趋势,其在各个领域到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尤其在国民素质提高,人才综合培养和就业压力上表现得很明显。但是这样迅速的教育扩张,也带来了很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其一,此阶段的跳跃式发展正好是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初级阶段,各个学校处理规模式教育上还准备不足,无论是观念,手段,还是模式,认识上都存在经验缺乏的情况。其二,扩招以来,大批的学生进入校园,其整体的素质远远弱于以前,学校在设备上,师资上,管理手段上都存在不同程度上的不足。看似都是在扩招以来需要解决的问题,如果长期得不到解决就会影响到整个教学质量,是不利于教育事业发展的。尤其是对于一些偏向的学科,如体育在这样的教育背景下,极容易被忽视或者弱化其重要性,从而使得体育教学的整体质量不断下滑,这是我们在教育改革和教育扩招后的综合结果,面对这样的实际问题,我们需要冷静下来,仔细分析现有的实际问题,针对于体育教学的质量进行研究,以找出合适的教学思路,解决现阶段体育教育的问题。

  二、我国体育教学的质量问题

  1.体育教学观念的缺失

  由于教育体制的影响,学校往往将重点放在学生的成绩上,无论是学校的政策,还是教师的引导上,乃至家长的观点上,都会认为体育教学只是作为一门附属的课程,对于学生的素质和成绩构不成影响。由此就产生了这样的观念,体育教学没有必要像其他学科一样进行,如此就导致了体育教学观念的不合理。在这样的观念下,可以想象其教学的质量自然低下。

  2.体育教学的设施不健全

  体育教学,往往需要一定量的教学器材和设备以及与之相配套的教学场所,由于学校在此方面的投入严重不足,使得学校的体育教学环境恶劣。在这样的环境下的教学,一方面,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方面,对于开展教学的教师来说也是一种打击。教学主体双方在这样的条件下,是难以保证良好的体育质量的。

  3.体育教学制度不完善

  现阶段,很多高校在体育教学管理制度上依然延续以前的传统的模式,没有依据现实情况的改变做出调整。社会经济的发展日新月异,高校课程的设置层出不穷,其要求在特殊学科上要做出实时的调整,尤其是体育教学上。其教学的开展,如果没有相应的管理制度进行监管,控制的话,教学活动的开展就会失去准则和目标,自然难以保证教学的质量。

  4.体育教学师资力量的不足

  由于扩招的影响,使得学校在体育师资上出现了严重规定不足,由此学校展开的扩招师资的工作。由于在招聘环节上的管理缺失,使得体育教学的师资素质变低,有些教师甚至连基本的体育常识都不具备,在课堂教学上只知道让学生自由活动。由此导致体育教学质量的不断下滑,也是在所难免的。

  三、提高我国体育教学质量的措施

  1.加强对于体育教学质量的重视

  众所周知,学校领导对于体育教学质量的重视,将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由此,广泛的开展体育教学质量的宣传和教育,以强化从领导到职工的体育质量意识,尤其是使其意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紧迫性,以学校交流,讲座的形式来激发起对于体育的重视,由此形成全校良好的体育观念,为体育教学质量提高提供良好的人文环境。

  2.健全有效的体育教学管理制度

  强化制度建设,以严格的、科学的、有效的教育管理制度来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从这个角度出发,保证教学监控上的科学合理,教学内容上的规范有序,教学方法上的丰富多样,使得体育教学成为学校教学管理的重点。无论是在制度完善上,还是具体的操作上,都要保证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3.强化体育教学的师资力量

  在师资力量方面,的确存在很多的客观原因,如扩招规模过大,社会体育教学人才极度缺乏。在这方面,需要*和学校的双方共同努力,首先*机构以津贴的方式来设立体育教师岗位,积极鼓励优秀的体育教师进入校园;对于学校来说,积极发挥现有的教师的积极性,与此同时开展与培训机构的合作,使用严格的招聘制度去选取相应的教师人才。

  4.完善相应的体育教学评估制度

  在对于体育教学质量的考核上,需要注意的是坚持以人为本,确保评估制度,评估对象,评估参与者的公*、有效、科学、合理。实施双向的教师教学评估制度,对于教师在教学中的不足及时反映,以不断提高其教学的整体质量。我们需要明确,教学体育评估的关键在于强化教学的整体质量,而不是单单作为一种评估去界定教师的工作。

  5.加大对于体育教学的投资

  学校在进行教学预算的时候,应该将体育教学质量作为参考对象,将其纳入学校的预算范围。不断优化学校的体育教学环境,完善学校的体育教学设施,使得学生在相应的环境下安全,科学、有效地开展学习活动,使得教师在相应的环境下合理、高效、积极地开展教学活动。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教育扩招和教育制度改革的背景下,我国的体育教学质量令人堪忧,在很多方面和领域,我们对于体育教学的忽视,表现得很明显。但是,我们应该对此保持清醒的头脑,有针对性地去分析其产生的原因以及我们应该怎样去解决实际问题。首先,加强对于体育教学质量的重视,在意识上引起人们的注意;其次,健全有效的体育教学管理制度,确保教学有章可循;第三,强化体育教学的师资力量,确保教学的有效开展;第四,完善相应的体育教学评估制度,注重教学的良性循环;第五,加大对于体育教学的投入,确保良好的教学环境。

浅议体育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论文4

  摘要:体育舞蹈是一种内容十分丰富的舞种,它又称为“国际标准舞”,它可以分为两大类即现代舞和拉丁舞,在这两大类之中还可以细分为十个舞种。如现代舞包括“华尔兹、探戈舞、狐步舞、快步舞”和“维也纳华尔兹”;而拉丁舞则包括“桑巴舞、牛仔舞、恰恰舞、斗牛舞”和“伦巴舞”;它英国是体育舞蹈的发源地,而*在很早之前便受到了这种物种的熏陶,尤其是到了现在,体育舞蹈已然成为了我国教育领域的一大课题之一,但是在近几年的发展中,由于体育舞蹈越来越受到大众的关注,所以它在教学方面的不足和弊端也逐渐的显露出来,那么该如何解决当前体育舞蹈在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呢?该文将对此进行分析和讨论,并为体育舞蹈教学找出一定的教学策略,以此来提高体育舞蹈教学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体育舞蹈课;教学内涵;现状现状;教学意义;教学方法

  体育舞蹈教学是在学生们体育课上展开的一大教学内容,体育舞蹈的渗透丰富了体育课堂的学习内容、给体育课堂教学带来了更多的趣味性,这在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们的体育学习积极性。体育舞蹈的学习在一定程度上不仅可以培养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愉悦身心,还能增强学生们的体质、陶冶情操,对学生们的个性等方面的发展都是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的。所以体育教师们应该要注重对学生体育舞蹈的教学,制定一定的教学任务,不断强化自身的专业知识,从而有效的提高体育舞蹈课堂的教学质量。

  1体育舞蹈教学内涵

  体育舞蹈不像传统的古典舞或者是民间舞对柔韧性的方面有过高的要求,它的适用范围是非常广且不受年龄等方面因素限制的一种舞蹈类型。体育舞蹈是男女双人或是多人在音乐舞曲的伴奏下,以一定的步法和优美的艺术舞姿为主要表现形式的一项舞蹈类型的运动。它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形象的表现出人体的形态美和个性美。我们可以通过享受体育舞蹈来塑造良好的形象、抒发一定的情感,并展现出高雅的气质和不凡的风度。它在体育课堂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是以传授基础理论知识和对不同舞种的竞赛方法、规则等等,相对于培养学生们的表演技能来说它更侧重于培养学生们高雅的气质和不凡的风度。它的教学宗旨是希望学生们在学习体育舞蹈之后掌握一定的社交礼仪和养成欣赏舞蹈美的能力。

  2我国体育舞蹈教学现状

  由于体育舞蹈是兼具了“体育”和“舞蹈”为一体的一种综合运动方式,因为它具有一定的娱乐兴趣和较强的健身价值所以受到了学生乃至社会各界的关注。但是从目前我国体育舞蹈教学的现状来看,体育舞蹈在体育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不足和弊端,这些问题成为了阻碍我国体育舞蹈事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我们需要迫切的解决并优化这些不足和弊端,下面我将分析在体育舞蹈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还需要改进和完善的种种问题。

  2.1教学内容的安排

  体育舞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将教学内容分成两个大的教学大纲,即“技术教学”和“理论教学”两个部分,目前许多学校在体育舞蹈教学的过程中大多以技术教学为主而忽略了对学生理论知识的指导,只有少部分学校在教学的过程中是即展开了技术教学又展开了理论教学,还有许多学校甚至是直接忽略了理论教学的指导。极大多数的教师都会认为体育舞蹈本就是一项运动,当然要以实践技术教学为主,其实不然,例如学习汽修专业的学生,他们也是以修汽车为主要学习内容,但为什么几乎所有学校的汽修专业都是先进行较长一段实践的理论知识之后才会让学生们展开一定的实践呢?那是因为理论是实践最有效的指导,学生们之后掌握了一定的理论知识之后才能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根据种种可能发生的情况运用自身的理论知识进行解决。而体育舞蹈的教学亦是如此,学生们只有掌握了体育舞蹈的基本知识,知道不同舞种需要注意的细节和比赛的方法、规则等方面的内容后才能快速的进入学习状态,进而大大的加快体育舞蹈课堂的学习效率。

  2.2教材的使用情况

  体育舞蹈教材是教师们教学的主要参考材料,同时也是非常重要的课程教学资料之一。但是我在体育舞蹈教学现状的调查中发现,虽然许多学校都针对体育舞蹈这门课程制定了一定的教学大纲,但是却没有统一的体育舞蹈教学教材,这使得许多任课老师只能自行进行组织和编创,甚至是挪用网络上一些专业院校的体育舞蹈教材,这对体育舞蹈教学的发展来说都是不利的,因为任课教师自己编创的教材也仅仅只是在自己专业素养能力的范围内进行的,这样呈现出来的教材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和漏洞,而专业院校的体育教材则由于专业学习和业余学习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所以学生们学习起来便会觉得很难,进而失去体育舞蹈学习的自信心,最终导致出现体育舞蹈教学效果不理想的状态。

  2.3我国体育舞蹈教学的组织形式

  目前大多数学校的体育舞蹈教学活动都是以任课教师分解教学和学生们配合或是个人练习、双人配合为主的教学形式。这两种教学形式是有一定益处的,分解教学可以使学生们更清晰的看清舞蹈动作,而个人练习可以让学生们及时发现自己的错误并进行纠正,双人练习法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培养学生们的舞蹈配合能力,使得同伴之间相互协调、相互督促,发现对方的错误并展开有效的交流和改正,总的来说我国现阶段在体育舞蹈的教学形式上做的还算比较到位,但是如果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们多去展开双人练习法,且让他们经常互换搭档就更好了,因为这样不但可以培养学生们迅速适应新搭档的能力,还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班级学生的友好交流,长期下去班级的学习氛围将会变得越来越好。

  3体育舞蹈在我国体育教学中的意义

  体育舞蹈是一种以舞蹈形式展现的一种结合了体育和舞蹈艺术为一体的文艺活动形式,它旨在培养学生们的礼仪风尚和形体姿态,帮助学生们陶冶艺术情操、提高综合素质能方面的能力发展。在体育舞蹈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们可以直接的学习到许多国内外舞蹈的知识,提高学生们的艺术视野和审美能力。现阶段社会中许多晚会等场合都适用于体育舞蹈的展现,因此学习体育舞蹈还可以提高学生们的社交能力。除此之外,舞蹈是培养人们协调能力、矫正人们体形最有效且最直接的艺术样式,所以学好体育舞蹈对学生们今后的发展是起到十分重要的影响意义的。

  4优化体育舞蹈教学的方法及策略

  4.1解决带舞与跟舞问题

  体育舞蹈中男生的步法叫带舞、女生的步法叫跟舞,我国现阶段的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大多是男女生步法分开教学为主,但是在课堂中常出现女多男少的局面,进而使得很多女同学都没能选到男搭档,而教师想让女生和女生进行搭档的时候却发现俩人学的都是跟舞。面对这个问题,教师应该改善当前的教学模式,即让班级中所有的学生既要学习带舞的步法还要学习跟舞的步法,以此在配合的时候避免再出现前面那种尴尬的情况。

  4.2教学示范问题

  在体育舞蹈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对舞蹈中的所有动作进行教学示范,这样边示范边讲解的过程其实对教师的细节讲解是起到很大的制约作用的,例如教师想细说某一关节的内容,但是由于自己在做示范便使得解释的过程变得比较含糊。在这个基础上教师可以挑选两位协调性较好的学生进行示范,然后自己站在旁边对他们的姿态和动作进行详细的摆放和指正,这样学生们便可以更加清晰的看清楚动作的要领,进而提高自身的动作规范性。

  5结语

  体育舞蹈是一项结合了竞技性和趣味性为一体的休闲体育运动,它不但可以起到锻炼学生身体的效果,还能在很大程度上培养学生们的礼仪风尚和艺术情操,所以各大学校应该予以高度的重视。

  参考文献

  [1]赵东明.体育舞蹈艺术的传播途径研究[J].大舞台,2012(9):91-92.

  [2]丁小燕.浅析高职院校体育舞蹈师资队伍发展对策[J].运动,2012(40):89-90.

  [3]张晓会.安徽省高校体育专业体育舞蹈教师教学能力探析[J].赤峰学院学报,2015(9):160-162.

浅议体育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论文5

  摘要:本文通过对无锡市30所职业院校体育教学情况的实际调查,总结了职业学校体育教学实施过程中伴随的问题,并结合多年教学心得及体会提出了相应措施。以期及时解决职业学校实施体育教学过程伴随问题,并能为推进今后相关理论探究提供些许借鉴。

  关键词职业学校;体育教学;问题;措施

  职业学校有着职业性的特征,而针对其学生进行相应的体育教学能够更好地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因而需要重视体育教学活动在职业学校中的实施效果。鉴于此,笔者选择无锡市30所职业院校体育教学情况进行调查并总结了本文。

  1当前职业学校体育教学实施过程中伴随的几点问题

  1.1教学目标和任务有待进一步科学化

  就职业学校而言,不论是其办学理念、还是其办学特征抑或是其社会责任,和其他学校教育都有着差异。如此,也就决定了其进行体育教学的目标和任务也和一般学校有着差别。然而,当前很多职业学校进行体育教学的时候,教学目标及任务依然和一般学校教学类似,并没结合职业学校学生的特点进行开展,如此,自然难以体现出自身学校的职业特色。这样一来,不但和素质教育要求向违背,久而久之,也将会影响到职业学校体育教育效果。

  1.2教学内容组织有待进一步合理化

  调查中,笔者发现,无锡市82.3%的职业院校的体育教学内容和一般学校相比基本类似,基本集中于田径、足/篮球等几个项目的教授上,难以将自身的职业院校特色体现出来,更没有和职业学校专业特征进行充分结合,这样难以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及习惯。很显然,职业学校的教学内容组织有待进一步合理化。

  1.3教学方法有待进一步灵活化

  笔者经过调查发现,无锡市近9成的职业学校体育教师在授课的时候仍然采取教师讲规范,学生听和模仿的模式,如此不仅难以将学生的参与体育活动主动性发挥出来,也难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笔者所带的班级中,女生相对较多,笔者在体育课中发现,绝大部分女生对运动量较大的体育活动存在排斥心理,而如果再继续采用以往枯燥无味的教学方法,将会使得她们更加反感体育课,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体育素养也难以通过体育课得以提高。

  1.4教学评价方式有待进一步丰富

  经过调查,笔者发现,无锡市81.6%的职业学校体育教学评价方式均采用单一的身体素质考核方式,操作起来相对容易,但难以将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实际表现,诸如进步实际、创新表现、努力大小等较好体现出来,如此,评价结果就难以全面综合地反映出学生的学习实际,学生对体育课的学习积极性也将受到很大影响。

  2相应措施

  2.1结合学校职业特色,科学进行教学目标及任务的调整

  就职业学校而言,其大多学生都是毕业之后直接走向工作岗位,因而需要有着较好的专业技术和身体素质,因而,在开展体育教学时,教学任务和目标也应该结合学生的专业实际以及就业方向来确定,如此才能使得其可以在后续教学活动得以更好的贯彻。

  2.2结合职业学校实际,合理进行教学内容的组织

  组织教学内容时,可以从如下两个方面入手:第一,在编写职业学校体育教材的时候,要将其学生体育教学特征凸显出来,不能再和一般院校的教材基本雷同,而是要结合学校的职业特色和学生未来发展趋向,将适合职业学校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体育教材编写出来。比如,可以结合职业学校学生专业实际,在编写体育教材的时候,将预防职业病的相关内容进行合理穿插,从而引出对其进行预防的体育运动,如此也就使得职业学校体育教材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得以保障。第二,就职业学校的体育教育者而言,在进行自身教学内容组织时,也应该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笔者针对我班女生数量较多实际,有针对性地进行了体育教学内容的调整,选择了女生较为适合的健美操以及各类小游戏等内容,笔者发现,学生的参与体育活动积极性得到了大大加强,而在学生身心综合素质得以锻炼的同时,教学效果也得到了保证。

  2.3结合职业学校实际,灵活进行教学方法的创新

  就职业学校而言,在实施体育教学活动的时候,需要重视学生学习体育的热情,因而需要结合职业学校实际,灵活进行教学方法的创新。笔者认为,可以从如下两点入手:第一,将以往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进行相应转变。就教育教师而言,应该选择能将学生主体作用和自身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出来的教学方法,摒弃以往的灌输式教学方法,从而将学生在体育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性充分凸显出来,进而更好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第二,要摒弃以往“一刀切”的教学模式。应该结合学生实际和学习差异,采取有针对性的体育教学方法,诸如小组合作教学、动态分层教学等,从而使得体育教学的教学效率及效果得以保障。

  2.4结合职业学校实际,重视教学评价方式的丰富

  就职业学校的体育教学考核内容而言,不但要重视学生身体素质方面的考核,也要和学生*时表现及运动技术结合起来,另外,还要重视学生的学习态度以及其在组织管理方面体现出来的能力。因而,体育考核标准应该摒弃以往的单一评价模式,向着丰富的教学评价方式进行转变,应该结合学生实际采取合理的评价标准,从而将学生的进步实际充分反映出来,将以往“关注体育成绩结果”向着“重视学生参与体育活动过程”的方向转变,从而客观评价学生的体育学习过程,如此,也使得学生的自信心及学习积极性得到了更好的激发。

  作者:华晨 单位:无锡旅游商贸高等职业技术学

  参考文献:

  [1]康峰.论体育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J].当代体育科技,2015,(32).

  [2]梁兆坤.体育教学中引导学生参与的方法思考[J].新课程导学,2016,(1).


德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渗透浅析论文5篇(扩展5)

——浅析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论文3篇

浅析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论文1

  摘要:小学数学课堂上,多媒体课件凭借优良的画质音效和动态效果,能够营造出轻松浓郁的数学氛围,更好地激发孩子的数学激情和学习动力。在多媒体课件的应用过程中,教师要注重课件紧密结合教材,将抽象数学问题具体化,帮助学生们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点。通过调动小学生的多种感官,使他们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有利于数学素养的提高和数学概念的理解。

  关键词:小学数学;信息技术;开展策略。

  一、前言

  信息技术生动形象的特点非常适合于理论抽象的数学课,将课程内容由抽象到具体,由理论细化为实践,大大降低了小学生们学习数学的理解难度和认知困难。利用好各种图片和动画能够帮助小学生加强关键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丰富教学内容和能够突出数学课重点,帮助小学生们更好地掌握课程主题。同时,多媒体课件能够有效完成课程主题引导、促进师生课堂互动,活跃课堂气氛。学生对可以反复观看教学重点和难点,做到“哪里不懂看哪里”,真正做到学懂学透。

  二、信息技术教学的意义

  (一)强化感知,降低理解难度

  受限于年龄较小和知识结构较浅,小学生们喜欢通过直接感受的方法来认识事物,抽象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较弱,遇到一些较为复杂的数学模型时难以理解。

  例如在学习二位数减一位的退位减法时,但二位数的个位小于一位数时,许多学生不知道怎么借位。于是,我设计了一组互动性很强的动画,动画里,一只小熊在移动小木棒,木棒的个数就是二位数,其中十个木棒为一捆。小熊移动木棒的过程既是模拟减法的实现,但小熊要移动8根木棒组成另外一堆木棒时,原来的木棒堆只有3根零散的木棒,这时小熊必须要解开一捆捆好的木棒,这就深刻体现了减法中借位的概念和内涵。看着小熊欢快地移动着木棍,配上适当的背景音乐,学生们很快就理解了借位减法的精髓。

  (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教师能够有效节省出更多的课堂时间用于讲解知识点和答疑解惑,不用花太多的时间来绘图或演算。在相同的课堂时间里,能够加大教学密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能够把数学问题和实际生活紧密联系,通过信息技术直观演示,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题意。

  三、信息技术教学开展策略

  (一)化繁为简,抽象的知识具体化。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和抽象概念较强的学科,要求小学生们具备良好的数学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才能更好地理解各种数学模型和概念公式。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教师能够将小学数学课堂中各种抽象概念转换为生动形象具体的实物模型,不仅能够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并掌握,还能有效提高课堂学习气氛和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比如在讲解“圆柱和圆锥”时,虽然常规的教学方式也能够清晰地展现圆柱和圆锥的几何形态和区别,但学生难以理解这二种形状的形成过程。大部分同学只是知道圆锥形状更加尖一些,相同的高度和底面积下的体积也要小些。即使教师用各种教具来模拟圆柱和圆锥的形成过程,学生们也看的不够清楚,理解不同形状的旋转概念也比较困难。借助于信息技术,教师能够清晰地展现圆柱和圆锥的形成过程,首先分别画出一个长方形和直角三角形,并用不同颜色标出一条直角边作为旋转轴。然后导入长方形和直角三角形分别绕旋转轴旋转一圈的动画,生动形象的动画效果能够抓住小学生们的视觉焦点,激发学习兴趣。为了拓展学生们的知识范围,我在动画的末尾插入了一段分别用等高和等底面积的圆柱和圆锥装水的视频,视频中,圆柱中的水能够装满圆锥三次,直观地表达出了圆柱体积是圆锥3倍的数学关系。通过控制动画播放进度,给学生提供一定的理解和思考时间,起到化静为动,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的作用。

  在讲解较为复杂的应用题时,信息技术动画课件除了生动形象,还能化繁就简,启迪学生审题、解题。比如有一道题是关于二辆汽车相遇问题的,已知它们各自的时速和相遇的时刻,要求解答它们初始相对距离。针对这道题,教师可以在信息技术教案中用模型图表示二辆汽车,分别放在一条模拟道路的粗实线左右二端。用模型的移动模拟二辆汽车互相靠近的动态趋势,随着时间的推移,汽车模型下方显示出该车的行驶距离。当到达给定的时间后,二个模型图重叠在一起,表示二辆车相遇,将它们下方的数字相加即可求得二辆车的初始相对距离,得到该应用题的正确答案。

  (二)情境创设,营造良好学习气氛。

  小学数学课上,良好的数学学习氛围是提高小学生们热爱数学的关键。多媒体课件丰富的色彩画面和多姿多彩的声音背景,能够营造出浓郁的数学氛围,有效地激发小学生们的数学情感和学习积极性。在开始主题课前,如果能够将教学主题融入到多媒体课件中,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的声像优势,在引导学生完成课程预习的同时,也能够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总结

  多媒体课件不仅仅要重视课程知识的展示,而且需要强调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加入部分探索性质的问题,实现学生理论知识和应用能力的协调发展。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坚持教材为主,信息技术为辅,做到讲课与信息技术播放协调发展,将教学效率发挥到最佳。

浅析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论文2

  21世纪是信息技术的时代,信息化已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主流。同时,信息技术也成为我们今后学习、工作及生活的一种必备技能。因此,我国在中小学实施了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作为一名信息技术老师,要想上好信息技术课,就必须充分利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从而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小学生喜欢观看直观、生动、有趣、形象的图片和动画。依据小学生的这个心理特点,教师可以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将声音、图像、文字、视频等有机地结合起来,化静为动,变枯燥为生动,变抽象为形象,打破课堂教学的时空限制,来为教学创设一个更为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在这种教学情境下,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调动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充分展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顺利的完成教学任务。

  比如:小学信息技术第一册下第二单元有一课《网上世界真奇妙》,我们就可以从网上下载一段海上冲浪的视频或图片,让学生欣赏并回答这是一项什么运动以及它带给你的感受是什么?很显然,学生会说:“是海上冲浪运动……”,然后,老师说:“今天呀,老师可不是带你们去海上冲浪,而是去网上冲浪。”就这样,不仅很自然地引入了新课,而且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充分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

  二、直观演示、讲解、交流、突破重难点。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就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这个问题,老师们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经历,但是并没有取得突破性的进展。直到出现了多媒体技术,老师才找到了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途径。那就是采用多媒体计算机直观演示、讲解、交流的途径来进行教学。

  在教学中,针对操作性知识点,采用这种教学方法,不仅使学生学得快,而且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被调动起来。比如:在小学信息技术第一册下《标点符号的输入》这节课中,对于操作比较难的知识点,如“省略号”、“破折号”的输入,一般先由老师利用多媒体直观演示、讲解操作过程,然后学生模仿操作,并交流学习经验;对于操作比较容易的知识点,如:“逗号”、“句号”的输入,一般就由学生自主探究操作,然后找学生代表给大家示范(同时要求语言要简练、恰当,声音要洪亮,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及交流能力),接着学生再操作练习,并总结学习经验。

  另外,对于一些比较抽象的信息技术基本概念,比如:在小学信息技术第一册下《关键字查询》这节课中,需要理解“搜索引擎”概念,这个概念比较抽象,不好理解。我们可以采取先带领学生直观地浏览“百度”网站,并演示讲解查找“寓言故事”,接着老师告诉学生,像这样专门帮助你查找信息的网站叫“搜索引擎”。然后介绍常见的其他的搜索引擎网站。

  这样做就可以变抽象为形象,变复杂为直观,演示给学生看,易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从而突破重难点,达到教学目标。

  三、多层次,全方位的个体学习环境。

  学生之间存在知识水*、接受能力的差异,不同学生在学习同一教材时,学习的接受程度和速度是不同的。常规教学中,教师面对课堂上众多的学生,不能对每位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往往只能采取折中的办法,这样既影响了后进生的进步,又限制了优等生的发展。而多媒体教学却能根据学生的差异,设计出分层教学目标,利用超文本功能可实现对教学信息最有效的组织与管理,然后开发出人机交互式的教学软件。在这种交互式的学习环境中学生可以通过人机对话,按照自己的知识基础、接受能力来选择自己本节课学习内容的难度和速度,真正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激发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学生提供一个多层次,全方位的个体学习环境,使全体学生均获得最大的发展。

  比如:小学信息技术第一册上《基准键位练习》这节课中,我们就可以采用“金山打字2003”教学软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来选择初级或高级键位练习、单词练习或文章练习模块进一步熟悉键位。这样既不影响后进生的进步,也不限制优等生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全新的个体学习环境,从而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因材施教。

  四、多种感官刺激促进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和保持。

  有关人类获取信息的研究表明:83%来自视觉,11%来自视听觉,这两个加起来就有94%,还有3.5%来自嗅觉,1.5%来自触觉,1%来自味觉。另外关于知识保持的实验研究资料也表明,人们能记住自己阅读内容的10%,自己听到的内容的20%,自己看到内容的30%,而自己既看得到又听得到内容的50%,如果把自己接收到的信息再用讨论的方式表达出来则可以记住信息的70%。而多媒体教学正好是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综合处理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动画等多种媒体信息,按照教学要求进行有机组合。因此,在这种多种感官刺激作用下的教学中,学生可以轻松地获取和保持知识,从而顺利完成教学目标。

  比如:小学信息技术第一册下《网页下载与保存》中,我们可以设计两个教学任务,分别是从网上查找自己喜欢的寓言故事并将这个网页保存下来,下载喜羊羊与灰太狼的图片.首先让学生自主探究,在探究过程中,并播放轻音乐,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然后教师演示、讲解操作过程。学生在有趣的网页,轻松的音乐,漂亮的图片等多种感官的刺激作用下,可以轻松地获取和保持知识。

  五、丰富学生信息量,拓宽学生视野。

  多媒体教学具有大信息量的优势,所以它受到了广大老师的欢迎。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我们也应该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因特网上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只要我们从因特网上查找所需要的资料,并下载下来,最后通过多媒体教学展示给学生。

  比如:在小学信息技术第二册下第12课《大家一起做报刊》中,我们可以从网上收集一些贴近生活的资料,把它作为制作报刊的资料。目前云南省发生特大旱灾,青海省玉树县又发生7.1级地震,我们就可以下载有关云南省旱灾和青海省地震救灾工作的最新资料,为学生提供制作报刊的素材,同时还丰富了学生的信息量,拓宽了学生的视野。

浅析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论文3

  一、信息技术与课程应用整合理论分析

  信息技术主要是指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及电子计算机等现代通信手段实现对信息的现代化处理、应用,其中包含计算机技术及多媒体技术、遥感技术等。信息技术与课程理论结合,主要是指在进行各个学科教学时,采用信息技术实现对新型教学环境的创设,在此过程中注重对学生自主性的塑造,以合作探究为主要目的,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及积极性,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实现对学生的高效教学。

  信息技术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主要内容包含三个要素,即学习环境、学习资源及学习方式。信息化学习环境主要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利用信息技术实现对相关教学信息的高效处理,并将处理后的有效信息直接显示于多媒体屏幕及虚拟网络环境中,信息技术是计算机及通讯技术的结合,其中信息化学习环境主要包含设施为多媒体计算机、多媒体教室等,资源主要包含网络中的学习资料等,*台主要指在教学过程中展现于被教授者的学习界面,通讯及学习工具可为学生提供解决问题及实现交流的保障;信息化学习资源主要是指经数字化处理可直接在多媒体环境中展示的资源材料,该材料在具体应用中可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通过自主方式及创造形式实现对信息的查询及处理。信息化资源主要包含多媒体软件、数字音频等,它是现代化信息教学的基础及关键因素,其内容不局限于书本,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具有高效性及资源丰富性等特征;信息化学习方式主要是指在信息化学习环境中产生的且不依赖于教师及书本知识,而是利用数字化*台及资源实现与教师及同学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其学习方式具有多样性特征。

  二、电子商务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一)优势性现状分析

  目前,随着社会经济结构的不断改变与发展,电子商务逐渐在世界各地发展并在其商贸活动中逐渐占据重要地位,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与国外经济交流逐渐密切,多数院校已逐渐开始发展电子商务各专业及其课程,作为新兴行业及新兴化专业,其在具体教学中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与研究。我国各院校在对电子商务专业课程设置中,不断加大对其重视程度,在硬件及软件建设方面均投入大量资金予以建设,逐渐促使该专业不断完善发展,有利于电子商务专业人才体系构建及发展。目前,我国电子商务课程开展院校多为综合类院校及财经类院校。综合类院校在具体专业开设及教学过程中,重视对相关基础理论知识、电商环境及综合解决方案的教学,重视电子商务的理论知识及后期应用,而财经类院校则由于其院校特征重视电子商务的经济因素,重视其活动及贸易流程,重视管理及经济效益的提升与发展。

  (二)存在问题分析

  1.教学内容滞后性。目前电子商务课程作为交叉性学科其涉及教学应用范围较广,包含计算机、管理及法学、经济学等学科,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电子商务课程内容逐渐随着社会的改变而改变,教材在编写及应用更新等方面存在相应滞后性,因此各院校如何进行教学内容的系统设置,培养不同的电子商务实用性人才已成为其急需解决的问题。

  2.教学模式及教学手段落后。电子商务课程在具体教学过程中,采用传统的面对面教学方式实现课堂教学,这种传统教学方式在具体应用中,教师及学生的相互交流较少,课程中仅以教师作为教学主体,未重视学生的主体性特征,而在具体课程教授过程中,重视对学生理论知识的教学,忽略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提升,这样不仅使学生难以实现对电子商务理论知识的高效掌握,还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无法在具体应用中实现高效操作。

  3.教学资源难以实现

  电子商务高效教学。现阶段,由于各院校对电子商务专业教学的重视,其教学资源也具有较大优势性,为电子商务的教学提供了一定的教学基础,但各院校在具体应用中,并未对该类资源进行合理有效应用,多数院校校园网中的教学资源多为教师所利用,并未使学生对其高效应用,因此往往导致资源的浪费,不利于电子商务课程教学。

  三、信息技术在电子商务课程教学中的作用

  (一)实现教学模式高效完善与发展

  目前,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实施教学模式具有较好条件,它可在学生具体组织与引导下为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提供良好的教学模式及教学服务。在基础教学中,可将学生作为教学有机整体,建立共同学习机制,实现团队学习,例如利用信息技术建设互联网*台实现相互交流与沟通,这样在具体学习过程中可使学生之间进行相互沟通与了解,理解各学生对其知识点的不同意见及不同看法,从而加强学生之间的信任度,加强思想沟通,提高团队协作能力。建立鼓励机制,推选近期表现良好的学生作为创新主体进行学习引导,同时还可在具体教学中,引导学生正确利用常用网络工具及网络*台,以新的视角实现对正确网络信息的认知,不断促进学生高效发展。

  同时还可利用网络信息*台实现主体论坛学习,建立公共学习体,对于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可向其共同体予以求助,从而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在该论坛学习过程中,不应将其学习主体局限于学生之间,同时各教师也可参与其中,实现与学生的交流与互动,对于学生不懂的问题予以高效解答,实现学生教学高效性。

  (二)有利于交互性及多媒体化形式发展。

  信息技术与电子商务课程教学的不断整合,有利于电子商务学科的高效教学,信息技术属先进科学技术,在电子商务教学中可作为先进教学媒体实现高效教学,其在具体应用中最突出的`特点便是拥有显著的交互性,互联网交互性可有效对信息实现实时反馈,教师与学生可实现在线双向及多向交流,学生在具体学习过程中存在的相关问题可向教师进行求助,教师予以其个性化指导,促进学生的高效发展。

  信息技术其自身拥有高效多媒体性,教师在具体应用时,在网络上下载相关多彩图片、音频及视频等,在课堂教学中向学生予以展现,这样可改善课堂教学气氛,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可对学生的感官予以刺激,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更多知识,实现高效教学。

  (三)可有效提升学生及教师的信息素养。

  信息技术与电子商务课程教学相互融合的施行主体在于各授课教师,教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应将自身从传统教学知识传授者向教学环境构建主体、教学活动参与主体等角色转换,因此在此过程中便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操作能力,才可实现对教学方法及教学内容的设计与规划,在这一条件驱使下,教师便需不断地提升自身的信息素养,在课外不断对先进的信息技术予以学习与掌握,从而使自身更好地实现对学生的高效教学,而学生信息素养的高低也直接影响着信息技术在电子商务课程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在具体应用中,不仅是教师的教学工具,也是学生对知识的认知及掌握工具,若学生未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便在课堂教学及课下复习中无法实现高效学习,从而影响电子商务课程高效学习。

  (四)有利于教学内容更新及教学体系完善。

  教师在应用信息技术实现电子商务教学时,由于众多客观因素影响,在具体教学中缺乏一定的信息化电子商务教学案例及实践经验,因此教师采用信息科技实现教学,可推动教师对信息化教材及案例的认知及编写,可为学生提供先进的理论知识内容,有效实现知识的快速更新。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与社会电子科技的不断更新,导致电子商务内容呈现快速变化趋势,因此为了实现高效教学,教师便应不断实现对教学内容及教学模式的探究,从而实现对电子商务理论的研究,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为教师提供最新的电子商务理论内容,使教师遵循该内容实现对教学体系的创新,完善教学。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电子商务属于新兴行业,其具有快速发展、更新好特点,因此各院校在对其进行相关教学时,需要重视内容的相应改革与更新,信息技术作为现代化网络技术在电子商务课程教学应用中,可有效实现课程教学模式高效完善发展,提升学生及教师的信息素养,有利于教学内容更新及教学体系完善,促进教学进一步发展完善。


德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渗透浅析论文5篇(扩展6)

——多媒体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论文3篇

多媒体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论文1

  一、多媒体在物理教学中的优势

  1.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中学生对于电脑和网络很感兴趣,而多媒体的声、光、电的综合刺激,恰好可以激发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多媒体的应用,可以创设情境、渲染教学气氛,可以将教学内容真实生动、形象清晰地直观反映.如在介绍声音的产生时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一些动物的声音视频,在介绍光源时通过多媒体展示各种光源,让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学习兴趣,促进思维发展.

  2.优化教学

  多媒体的教学设备可以通过文本、声音、动画、图像等信息来进行教学,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省去诸如板书、画图等教学步骤,不但可以加大教学的信息容量,优化教学,还可以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养成学生快速反应、认真思考、努力探索、积极参与教学的好习惯,进而提高教学效率.

  3.突破重难点

  在教学中应用多媒体,通过课前制作教学课件,将教学内容所涉及的现象、过程,借助图片、动画和视频资料将学生带进形象生动、色彩缤纷的教学情境,不但能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还能增强学生的认知,将难以理解的教学重难点变得简单、形象,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二、多媒体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途径

  1.模拟物理实验

  在物理教学中,学生学习物理离不开实验.很多需要学生反复观察的实验,一些现象模糊的实验,较难完成的实验,难以再现的实验和教学中一些违规的实验,由于教学时间、教学班额、学校经费等因素的限制,这些实验无法完成或者重复进行,所以可以通过多媒体来模拟实现.需要学生反复观察的实验,可以通过录像、重放来进行多次的观看,现象模糊的实验可以通过多媒体投影到大屏幕上让学生观察得清清楚楚,部分难以完成或者操作的实验可以通过多媒体让学生获得更多的感官刺激,也可以用多媒体展示一些违规操作的危害,让学生看到违规操作的严重后果,不仅可以规范学生的实验操作,还可以有效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2.演示物理原理

  初中物理教学中,很多原理都是抽象性和概括性的,不但要让学生知道,还要让学生理解,这样才能转化成学生的能力,但初中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有限,要理解物理的原理就成为要突破的教学重难点.如在教学中我们要用杠杆模型来解释动滑轮的原理,学生就会对滑轮的原理讲解似懂非懂,这时如果能用多媒体播放flash动画,将动滑轮的转动过程通过多媒体的暂停、慢速等操作进行分解播放,动滑轮的原理就会迎刃而解.

  3.演示微观现象

  在物理教学中,学生对于可以通过生活或者实验获得的一些认识,如自然现象、物质运动等容易理解,但对于诸如分子水*的微观世界,就会产生盲区.而在*时的教学中,教师都是让学生通过想象,用一些比喻、类比的修辞方法,来帮助学生进行理解,由于初中学生的抽象思维还没有达到一定的高度,这样的理解就会出现偏差.此时应用多媒体就可以让学生轻而易举地掌握肉眼看不见的微观现象,来达成教学目标.

  三、多媒体辅助物理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1.不能过分依赖于多媒体

  物理教学中多媒体的应用不能太过,教师如果将精力都放在课件的制作上,就会忽视课堂的生成,用多媒体课件取代教师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不但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反而会对教学效果产生不良影响.教师通过多媒体播放课件,要注重实用,不能有太多与教学无关的图像、音乐、动画,不然学生就会将注意力集中到精彩的画面和悦耳的音乐上,而无视课件中蕴涵的教学内容.

  2.不能用多媒体模拟实验完全替代物理实验

  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为教学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但它也只是一种辅助的教学手段,不能解决一切,在应用多媒体教学时要注意留给学生积极参与的空间,尽量让学生亲自操作、亲自观察,让他们掌握规范的实验操作方法,接受科学思维及深层次分析能力的培养.

  四、小结

  总之,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可以增强学生对抽象事物与过程的理解与感受,可以多方式、多途径完善课堂教学,但它仅仅是辅助教学的一种工具、一种手段,教学中师生对物理问题的探索,师生共同讨论的合作性和学生思维的自主性是多媒体教学无法取代的,所以教学中应根据需要选择和有效应用媒体,以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德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渗透浅析论文5篇(扩展7)

——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心得体会 (菁选3篇)

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心得体会1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过幸福快乐,但是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实现。幸福是人类个体认识到自己需要得到满足以及理想得到实现时产生的一种情绪状态,是由需要、认知、情感等心理因素与外部诱因的交互作用形成的一种复杂的、多层次的心理状态。而教师的幸福是教师在教育场景中自身需要得到满足后的一种感受,是教师在自己的教育工作中自由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的一种教育主体生存状态。教师的幸福就是教育幸福。幸福的教师能培养出幸福的学生。

  教师,循循善诱,守望的是讲台,放飞的是梦想,播种的是知识,收获的是未来。教育是教师的生命,因而教师的幸福首先来教育教学的工作;其次教师的幸福来自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因为从学生身上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进而体验到精神上的无限幸福,学生的道德成长,桃李满天下,便成了教师最大的幸福;教师的幸福同时也来自教师的专业成长、教育研究、善好的学校生活。

  “每一个孩子,其实都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天使。他们为什么会掉下来呢?因为他们的翅膀断了。他们从来到这个世界上,就一直在寻找为他们缝补翅膀的人。当*世界不再嘲笑他们的青涩、荒唐和鲁莽,给他们一种鼓励、一种包容时,他们便会在没有忘记天空的时候,缝上翅膀重新翱翔,成为天使。”当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我油然而生一种责任感和自豪感。我,作为一名一线教师,就要做那个给天使们缝补翅膀的人。善待自己的心灵,就是善待学生。行动的改变来自心灵,换一种态度对待生活,即是获得了一次重生。 教师的幸福其实很容易得到实现,当学生的成绩有进步的时候,你会感觉到幸福;当调皮的学生开始懂事、听话的时候,你会感觉到幸福;当在比赛活动现场,学生一起呐喊、加油、努力、全力以赴的时候;你会感觉到幸福·······对于教师,我们很容易在身边的小事上感受到幸福的存在。

  幸福就是一种感觉,敞开心灵去感受,幸福无处不在;幸福就是一种充实、闲适,没有空虚感,匮乏感、无聊感,没有内在的紧张、焦虑;幸福就是内在的*安,自由自在。做一名幸福的教师其实也不是很难,保持良好乐观的心态,认真的对待自己的教育事业,自己的学生,用心体会生活,你会发现幸福就在身边!

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心得体会2

  在语文教学活动中,要进行德育渗透,让德育与知识、技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也得到思想品德熏陶,促使青少年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一、在语文教学中,坚持文道结合的原则,让学生获得思想品德教育能更具体、形象。

  各个学科的知识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们的思想观点,思想形成了学科知识的内在属性,它们互相融合,互相渗透,脱离了教材,谈品德,德育是空洞的说教;反之,没有德育的教学,智育也是苍白的。因此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为了更好地实施教学,落实教学目标,德育智育结合,文道结合是必要的,对于具有丰富而生动德育教材学科的语文学科而言,这一点更是关键,在教学中,我通过介绍写作背景,指导朗读,引导学生欣赏,归纳总结等方式,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一定写作技巧的同时,让学生感受诗人形象,体会诗人宽阔的胸怀,宏大的气魄,坚定地信心,从而树立远大的抱负,以饱满的生命力投身到学习知识的大潮中去,将来回报祖国。成长,也是需要付出代价的。要勇敢的面对困难,而不是躲避困难。如果坚持下去,最终赢得胜利,就会有一种自豪感。这样,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不单掌握一定的语文学习技能,而且在潜移默化中,逐渐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二、在语文教学中,注意激发,培养学生真挚情感,使之成为学生积极向上的动力。

  在德育过程中,动之以情,既是晓之以理的继续,更是持之以恒导之以行的基础,因而使受教育者获得真挚情感,仍是教育成功的关键,是提高德育渗透效果的保证。语文学科那些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就是一块块的情感天地,我通过富有情感的教学,巧妙的教学手段,激发培养学生真挚情感,使学生能更深刻地感受文章蕴含的真、善、美,从而充分利用教材的情感因素,积极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激发培养学生爱祖国、爱自然、爱生活的真挚情感,使学生在学习中不单掌握一定的语文知识技能,而且得到思想品德熏陶,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情操。总之,激发学生心底的真挚情感,才会使学生逐渐脱离低级趣味,而产生高尚的情感,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自觉追求真、善、美,树立远大的目标,并为之而奋斗。

  三、深挖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加强对学生品德熏陶

  教材中德育的内容,不可能像学科知识那样处处明显,它往往是内在的、深层的,个别隐蔽的,思想教育是渗透在学科知识的方方面面,与学科知识融二为一,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不能仅停留在那些表面的内容上,而应当是深入挖掘教材内在的德育因素,语文学科的德育,材料虽然丰富,同样需要我们多方面深入挖掘,以提高德育渗透的成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我通过引导学生欣赏文中字、词、句;理解句中句式的作用及其变换、文中修辞、标点符号的运用,使学生能意识到祖国语言无可比拟的表现力,体会到祖国语言质美意深,简练如金的妙处,能感受到祖国语言的丰富多姿,包罗万象。

  四、把德育渗透到各种形式的语文活动中去。

  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活动,是对语文课堂教学的补充,是学生增强素质的另一途径。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开展各种语文活动。这些活动丰富学生语文知识、技能,提高学生的素质,也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思想熏陶,激发他们积极向上的情感。如诗歌朗诵、讲成语故事,让学生们既能掌握朗读、讲演的技巧,又让学生能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精炼形象,祖国灿烂文化的源远流长,从而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

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心得体会3

  转眼之间一学期过去了,为了今后更好的工作,现将本学期学生思想工作总结如下:

  一、抓住教育契机,培养科学态度。

  科学态度是人对客观世界,自然规律的看法。实事求是和尊重自然规律是最基本的科学态度,也是科学教学中要重点培养的。结合教材,开展观察实验,动手操作等活动是培养学生科学态度养成的重要途径。譬如在观察事物或现象时老师应要求按科学程序进行,先整体再局部或先局部再整体,由表及里;在做连续测量,月相观察,养植物,养蚕等等必须长期进行的观察时,教师应指导学生坚持按时观察,及时记录,定期汇总,以便分析研究。而在实验当中,教师应要求学生按照步骤动手操作,如实记录实验结果。通过实验结果的分析比较,培养他们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

  二、结合教学活动,培养意志品质。

  现在小学阶段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都受到了万般的宠爱,在这种环境里成长的孩子分辨能力弱,做事情缺乏耐心,没有毅力是很正常的事,这就要求我们科学教师有意识地培养他们。在我们科学课程的教学活动中,由于孩子们才刚刚接触到新课程,所以他们兴趣盎然,有时一节课上完后还是意犹未尽,但这种兴趣最终还是维持不了多久,往往不能把观察研究活动进行到底。如果此时教师给予适当的引导和监督,对学生要完成的学习任务做全程追踪,有效地激发学生兴趣,提高他们参于活动的积极性,使他们最终能完成学习任务。在教学《植物的一生》这一单元时,课上学生观察种子,提出了很多感兴趣的问题,下课前师生设计一个研究计划,并按计划进行研究活动。我在学生兴趣下降,遇到困难时及时鼓励帮助,帮助学生产生克服困难的勇气,最后分阶段以展示的形式把他们取得的成果进行宣传,让他们感受到克服困难后取得成功的喜悦,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这样既能培养他们完成任务的责任感,也能不知不觉地磨练了他们的毅力,培养了他们的意志品质,达到了科学教学的目的

  三、注重常态教学,培养良好习惯。

  科学的科学性和严密性要求学生学习科学要一丝不苟,在教学训练中应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对于小学生来说,培养良好习惯主要是通过不间断地反复训练来实现。良好的习惯来源于*时的点滴积累,课前的准备,实验器材的整理与摆放,倾听别人的回答,耐心细致的观察……这些都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勤提醒常要求,通过严格训练来实现。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和优良品德的训练要有严格的要求,正确,积极地引导,从一点一滴抓起,既注意循序渐进,又贯穿始终。实验中,交给学生如何维护教室卫生和个人卫生,怎样正确倒取清水、处理污物,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成立合作小组,培养合作精神。

  任何一个人都不能作为个体而独立存在的,人是社会的人。一个人的存在、生活、学习和工作都必然要和我们这个社会发生各种关系。学会正确处理好这些关系,建立并维持一个良好的社会人际关系,对一个人将来的生活和事业的成功与否有重大影响。而要建立起一个良好的社会和人际关系必须具备一个健全的人格,必须拥有团结合作,互帮互助的精神。我们科学教学活动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可以大大缩小了学生之间的距离,便于沟通;在评比时以小组为单位,减少对个别同学的奖惩,使学生产生集体荣辱感,增加合作意识,逐渐树立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思想,增加了团队意识

  五、结合教学内容,渗透德育教育。

  科学课的教学内容包罗万象,教学中只要我们善于抓住这些点滴,那么德育在我们的课堂上无处不在。在小学科学课的教学中,还有很多有益的活动形式能培养学生们的优良品格。知识总是在不断更新的,也可能会被遗忘。但是优良的品格一旦形成,将会使学生受益终生。这样我们教育出来的孩子才会是具有真正健全人格的人,才可能成为国家未来的栋梁之材。我们也真正做到了教书育人!

推荐访问:浅析 德育 渗透 德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浅析论文五篇 德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渗透浅析论文1 德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渗透浅析论文100字